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4篇
  免费   873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691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3573篇
内科学   1234篇
皮肤病学   282篇
神经病学   563篇
特种医学   3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73篇
综合类   5621篇
预防医学   2474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535篇
  32篇
中国医学   2079篇
肿瘤学   50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1166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090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1190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1072篇
  2005年   1044篇
  2004年   927篇
  2003年   731篇
  2002年   589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499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监测2010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9-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的1 259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MIC.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1年M100-S21标准.结果 14种抗菌药物对84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性依次为美罗培南829株(98.1%)、阿米卡星794株(94.0%)、亚胺培南761株(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9株(87.5%)、头孢吡肟701株(83.0%)、厄他培南696株(82.4%)、头孢哌酮/舒巴坦678株(80.3%)、黏菌素637株(75.4%)、头孢他啶591株(70.0%)、环丙沙星499株(59.1%)、头孢西丁463株(54.8%)、头孢曲松452株(53.5%)、头孢噻肟442株(52.3%)、米诺环素435株(51.5%).大肠埃希菌中ESBL的发生率为61.3% (106/173),高于肺炎克雷伯菌[41.2% (70/17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都保持在80.0%以上.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黏菌素(98.4%,182株)、阿米卡星(85.9%,159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0%,148株)、头孢他啶(79.5%,147株)、美罗培南(74.1%,137株)、环丙沙星(74.1%,137株)、头孢吡肟(73.5%,136株)、亚胺培南(71.9%,132株)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0.8%,13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小于37.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7.8%.97.8%(176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敏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分别为60.1%(108株)和18.9%(35株).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2.
急诊红细胞输注申请结果报告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红细胞输注申请的结果报告时间(turnaround time,TAT)进行监测,了解影响急诊输血申请TAT的因素,促进输血科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为制定急诊输血处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各个临床科室急诊红细胞输注从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到合血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不同时间段所占的时间,找出影响标本处理总时间的因素,计算输血科处理急诊标本的平均时间。结果从临床开出输血申请到输血科完成交叉合血(总TAT),中位数时间为138 min,最短为17 min。从输血申请送到输血科到完成交叉合血,中位数时间为55 min。从开出输血申请到血液取用,中位数时间为221 min,最短为21 min,最长为4 266 min(71 h)。所有急诊红细胞输注申请中,约有70%的红细胞被取回输注,交叉合血:输血比例为1.4∶1。随着总TAT时间的延长,标本采集时间和标本运送时间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标本检测时间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结论目前将急诊输血取血时间定为1 h较为符合实际情况;部分临床医生开急诊输血申请较为随意;输血科对部分急诊标本处理不够及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行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0例(68耳)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行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负压引流的护理、疼痛护理和压疮的预防等.[结果]60例病人术后出现术区渗血1例,再造耳感染2例,经处理均恢复良好;均未出现面瘫、眩晕、耳鸣等并发症,病人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加强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贵州省HIV-1亚型变化与艾滋病流行特征的关系.方法:分3个时段检测贵州省多个地区190份HIV样本,用套式PCR扩增其env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将实验结果与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98年检出B、C/CRF07_BC/CRF08_BC和CRF01_AE 3种HIV-1毒株,此间艾滋病流行以B和C/CRF07_BC/CRF08_BC毒株为主,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占86.4%);2002年检出毒株均为C/CRF07_BC/CRF08_BC亚型毒株,这一时段艾滋病流行以吸毒传播为主(占100%);2007年检出B、CRF01_AE、C/CRF07_BC/CRF08_BC等3种亚型毒株,以CRF01_AE毒株为主(占52.1%),主要经性传播.结论:贵州HIV流行毒株随时间和传播途径变化而发生变化;目前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_AE亚型毒株,主要在性接触人群中传播;对HIV-1基因亚型进行及时监测,能够预测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白细胞介素(IL)-6以及IL-23在慢性生殖道炎症患者精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60例,健康生育男性精液标本20例作对照组。每份标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行白细胞CD45染色、精子染色质结构完整性实验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精浆弹性硬蛋白酶、IL-6和IL-23表达水平。结果精浆IL-6、IL-23与精子总数、存活率、活力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并且IL-6与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r=0.645,P<0.01)。精浆IL-6、IL-23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25,P<0.01)。精浆弹性硬蛋白酶表达水平与精液量、精子密度呈负相关性(P均<0.05)。结论精浆炎症因子弹性硬蛋白酶、IL-6和IL-23对诊断慢性生殖道炎症具有提示意义,并且精浆IL-6和IL-23可能对精液质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德国pfm医疗公司)(实验组),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传统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14例,皮瓣坏死6例,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3例,皮瓣坏死1例.2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丁基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及基础治疗,丁基苯酞组加用丁基苯酞,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DTI扫描,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丁基苯酞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梗死灶及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的FA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丁基苯酞组的梗死灶、同侧大脑脚F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减轻梗死后远隔损害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者PBMC MCP-1的基因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BMC MCP-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