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4.0~ 60.0岁.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4~18h.术前超声检查发现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8.8%.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功能损伤13例,呼吸功能不全12例,截瘫l例,精神障碍10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严重.对行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监护,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出早期诊断和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节中连接蛋白40在偏头痛发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Oh组、实验12h组、实验24h组、实验48h组,采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模型.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各组三叉神经节连接蛋白40表达,应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眼周皮肤的痛觉阈值.结果:免疫荧光显示实验Oh组、实验12h组、实验24h组连接蛋白40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48h组,于12h达表达高峰(P<0.05).各组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实验Oh组、实验12h组、实验24h组连接蛋白40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及实验48h组(P<0.05).各组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12h达表达高峰.Von Frey纤维丝测定显示实验组大鼠实验前1h、实验刺激后2h、12h、24h、48h左、右眼周皮肤的痛觉阈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于12h达低点,48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可上调三叉神经节连接蛋白40的表达,降低大鼠面部的痛觉阈值,增强面部的痛觉敏化,表明连接蛋白40在偏头痛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乏一.为了确保输液治疗护理的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培训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沟通、科研、咨询、临床管理、质量控制和预算等能力,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4.2岁。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1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窦瘤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瓣膜病34例,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和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变等。不合并基础心脏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心瓣膜置换术;术中尽可能清除赘生物,对受侵犯的组织采用碘伏溶液多次擦洗,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4.08%),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2例患者持续发热,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体温渐趋平稳。随访35例(71.43%),随访时间4个月至6年,失访12例。1例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赘生物患者手术后1个月再次发热,再次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出现牙龈或结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消化道出血,暂停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进行相关鉴定,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MSC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后贴壁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第2代MSC表面抗原表达。以10μmol/L5-氮杂胞苷(5-Aza)诱导第2代MSC向心肌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相关蛋白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SC分化前后Nesprin蛋白表达。结果经5-Aza诱导分化后的MSC细胞及细胞核增大,形态渐趋一致,大部分呈长梭形;细胞Desmin、α-sarcomericactin、cTn ⅠmRNA和蛋白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prin蛋白定位于核膜,Westernblo Ring分析发现诱导分化后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诱导大鼠MSC向心肌细胞分化;Nesprin蛋白在分化后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esprin可能参与MSC向心肌细胞样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化学刺激硬脑膜传入神经末梢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高电压激活钙电流(HVA-ICa)的调控效应. 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致炎剂(IS)+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组(n=8),大鼠上矢状窦处脑膜给药造模1h后急性分离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小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电流. 结果 与NS组钙电流峰电流[(-49.5±5.18)pA/pF]比较,IS+CGRP组[(-80.48±4.43) pA/p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GRP组神经元钙电流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al/2为(-20.9±0.4)mV,较NS组[(-16.2±0.5)mV]向超级化方向移动了4.7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S+CGRP组神经元钙电流的半数失活电压V1/2为(-12.4±0.2) mV,较NS组[(-22.5±0.3)mY]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了10.1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活硬脑膜传入神经末梢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敏化过程,突出表现为钙电流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8.
相妍笑  刘沙  魏春敏  魏欣冰  郭瑞臣  张岫美 《中草药》2012,43(11):2247-2249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 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 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 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9.
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院伽玛刀中心对20例听神经瘤患者施行了伽玛刀治疗,并获随访,疗效满意,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伽玛刀治疗为主,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112例脑转移瘤患者.结果 随访83例患者,随访期6~32个月,肿瘤控制率94%,中位生存期10.8个月,1年生存率55.9%,2年生存率15.8%.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配合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