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5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并比较51例NAFLD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不同基因型对各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PEMT基因17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显著性(GG、GA、AA在两组中的比例分别是58.8%、78.0%和39.2%、22.0%和2.0%、0.0%,χ2=4.289,P=0.038),NAFLD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1.6%比11.0%,χ2=4.127,P=0.042),NAFLD患者中G175A突变型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野生型患者(2.88±1.02 vs 2.04±0.96,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3.22±0.88 vs 3.87±0.3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位点pemtG175A突变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PEMT基因外显子8的G175A多态性与NAFLD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NAFLD的共同重要致病机制,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等通过不同途径参与IR和NAFLD的发生和发展[1].  相似文献   
13.
大肠扁平腺瘤与息肉样腺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扁平腺瘤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1985年由Muto等最早报道。多项研究显示,大肠扁平腺瘤占所有大肠腺瘤患者的12%~42%,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12%,远高于息肉样腺瘤的4%,故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特殊腺瘤类型。本研究通过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大肠扁平腺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异维甲酸受体α( RXRα)的基因组靶点特征及其下游通路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只,分别给予维甲酸150 mg/( kg· d)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 d,测定血脂,并用染色体免疫沉淀测序和定量PCR比较RXRα靶基因谱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肝脏RXRα的基因组靶点和靶基因数均较对照组增加,以转录起始区靶点增幅最大(<58%)。 RXRα的下游通路包括氧化还原、脂肪酸代谢和脂质转运等。观察组脂代谢相关靶基因中<48%(11/23)显著下调,22%(5/23)上调。结论肝脏RXRα及其下游通路是介导维甲酸调控脂代谢通路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20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变化.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性胰腺炎(AP)病例1 362例,根据时间划分为4个年度段(1991年至1995年,1996年至2000年,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比较HLAP患者的发病构成、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HLAP患者共9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12)岁,以年轻男性居多.HLAP患者占总AP患者的7.3%,4个年度构成比分别为5.4%、5.7%、6.7%和8.3%,20年间增加了1.5倍.99例HLAP患者平均血淀粉酶活性为(513.3±462.7) mmol/L,TG为(12.7±7.0) mmol/L,Ranson评分为(1.2±1.1)分,CT严重指数(CTSI)为(2.2±1.1)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为36.4%,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8.2%,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5.1%,但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和病死率并不随年代变迁而变化.HLAP患者SAP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胆源性AP(分别为20.2%比8.5%,6.1%比2.8%).血液净化应用率从第1年度段的0上升到第4年度段的10.7%.HLAP患者的住院时间从第1年度段的26 d逐渐下降至第4年度段的14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P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有重症化倾向,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曲古菌素(Trichostatin A,TSA)和Bcl-2抑制剂GX15-070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联用或单用TSA、GX15-070作用于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经处理后细胞SGC-7901中cleaved caspase 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5~10μmol/L)GX15-070以浓度依赖性诱导SGC-7901细胞存活率降低,各浓度组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作用时间延长,SGC-790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TSA和GX15-070联用组较单用TSA组、GX15-070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SA能上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TSA具有协同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leaved caspase 3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12个县市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死亡率已居第4~5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90年代城市发病率上升了31.95%,农村上升了8.51%。根据腺瘤-腺癌顺变假说,超过95%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腺瘤,因此寻找与结直肠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2例经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确诊(17例)和疑诊为胃癌但常规活检阴性的患者(5例),同时行EUS、腹部螺旋CT检查,疑诊者在EUS检查的同时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以明确诊断。确定肿瘤侵犯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分期情况,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以评价EUS对胃癌诊断及TN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5例疑诊者行EUS引导下FNAB全部成功取得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1例术前EUS诊断为T1N0M0期的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其余患者全部行外科胃癌根治术。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EUS对于TNM分期诊断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84.9%,74.2%;N:92.1%,77.1%;M:63.4%,87.5%。螺旋CT对于胃壁是否增厚及N、M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T:27.3%,75%;N:31.5%,100%;M:50%,100%。其中EUS对于T和N分期的敏感性较CT高(P<0.05)。结论EUS术前评价胃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72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窦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1);十二指肠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分级密切相关。De-Nol在HP阴转、内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观察内镜下治疗和生长抑素( S S)联合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短期止血效果。方法 病人分二组, S S组在急诊内镜前后连续用 S S 5 天;联合组在 S S基础上加行内镜下硬化剂或套扎,但内镜48 小时后停用 S S。结果 硬化剂37 例和套扎32 例共计69 例的联合组与64 例 S S组间具可比性。在需气囊压迫、最初止血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方面,联合组的效果显著优于 S S组。二组间的输出血量差异不显著。结论 与单纯 S S治疗相比,内镜治疗和 S S联合可减少气囊压迫的需求,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进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