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结石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50例,均给予孤立肾肾结石治疗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结石清除率达98%,平均住院时间(17.3±2.8)d。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皮顺行途径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移植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泌尿外科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例移植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肾造瘘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移植肾肾结石。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9例均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 d后尿液颜色正常。4例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3 d后降至正常。所有病例结石一次取净,无结石残留。9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经皮肾造瘘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移植肾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镜下特点并评价微创经皮肾镜技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微创经皮肾(MPCNL)输尿管镜观察127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特点并用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治疗。结果结石大且形状不规则,并发输尿管息肉或肉芽组织49例,并发输尿管狭窄26例;均同期处理,113例为一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60min,术中平均出血25ml,平均住院时间7d,未发生肾动静脉瘘及输尿管穿孔、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未见结石及狭窄复发。结论造成大多数输尿管上段结石长期嵌顿的原因为输尿管息肉或肉芽、狭窄;结石大形状不规则。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10只。HBO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7d,1次/天。S组和CCI组单纯放入氧舱100min而不接受治疗。于术前1d、术后1、3、5、7d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7d取材,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分子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3、5、7dCCI、HBO组MWT明显低于,TWL明显短于S组(P0.05)。术后1、3、5、7dHBO组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CCI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背角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nt3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Western blot所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相同。结论高压氧后处理能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55.
当前,医疗行业中的各种热点新闻不断出现,关于医生这一职业的讨论也成为社会热点。不断出现的医疗行业中各种负面新闻,必将对在校医科大学生的职业观和职业选择产生不良影响。采取措施、重视和加强医科大学生职业观的教育,协助其树立正确职业观,对我国医科教育和将来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输尿管镜术后双J管引流无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手术后应用双J管引流无效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输尿管镜手术后放置双J管引流的 3972例患者拔管前进行追踪观察。男 2 184例 ,女 1788例 ,共放置双J管 4 6 35例次 ,其中经尿道逆行放置者 3138例次 ,经皮肾造瘘口顺行放置者14 97例次。 结果 全组双J管引流无效者 115例次 ,占 2 .4 8%。常见原因有严重腔外梗阻、严重输尿管石街、严重输尿管狭窄和支架管过期留置。 结论 严格掌握输尿镜手术及双J管放置适应证和术后紧密追踪观察是减少发生输尿管镜术后双J管引流无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4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2组,分别应用卡介苗素和卡介苗定期行膀胱内灌注,随访10~32个月,了解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并于灌注前、后检测2组尿液中IL-2、IL-6、IL-8的变化情况.结果卡介苗膀胱灌注组肿瘤复发4例(17.4%),副反应发生18例(78.3%),卡介苗素膀胱灌注组肿瘤复发5例(20.8%),副反应发生率11例(45.8%),2组尿液中IL-2、IL-6、IL-8值灌注后高于灌注前(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IL-2、IL-6、IL-8值灌注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卡介苗组明显高于卡介苗素组(p<0.05).结论卡介苗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率与卡介苗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耐受性好,因此卡介苗素可成为膀胱浅表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8.
肿瘤治疗后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的27例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发现腹膜后纤维化导致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分别接受了经尿道逆行输尿管插管、输尿管狭窄内切开和/或扩张及经皮肾造瘘治疗,总结其疗效和主要并发症.结果:19例单纯输尿管内插入内支架管并定期更换,肾功能改善并基本保持稳定.5例采用顺行或逆行的输尿管镜内切开和/或扩张治疗,并长期停留双J管,4例肾功能有所恢复并稳定,1例效果不理想,改行肾造瘘.3例试行窥镜处理失败,改行长期肾造瘘,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肿瘤治疗后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导致的输尿管梗阻,采用腔内技术治疗,能以较小的创伤解除尿路梗阻,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9.
卡介苗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安全性.方法4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2组。分别应用卡介苗素和卡介苗定期行膀胱内灌注,随访10~32个月,了解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并于灌注前、后检测2组尿液中IL-2、IL-6、IL-8的变化情况.结果卡介苗膀胱灌注组肿瘤复发4例(17.4%)。副反应发生18例(78.3%),卡介苗素膀胱灌注组肿瘤复发5例(20.8%)。副反应发生率11例(45.8%),2组尿液中IL-2、IL-6、IL-8值灌注后高于灌注前(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IL-2、IL-6、IL-8值灌注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卡介苗组明显高于卡介苗素组(P〈0.05).结论卡介苗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率与卡介苗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耐受性好,因此卡介苗素可成为膀胱浅表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0.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探讨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方法:对86例结石性脓肾患者,62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4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结果:术后1年获随访59例,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9例(66.1%),患肾萎缩(无功能)18例(30.5%),患肾切除2例(3.4%)。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是可行、有效的,因此,绝大多数的结石性脓肾可作保肾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