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1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新辅助治疗反应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18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LARC)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Dowrak/R?del肿瘤退缩分级(TRG)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良好(TRG3~4)和治疗反应不佳(TRG0~2)。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肿瘤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肿瘤生存差异。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218例,其中治疗反应良好126例,治疗反应不佳9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新辅助治疗反应不佳是DFS(HR=3.85,95%CI:1.40~10.60;P=0.009)和OS(HR=3.81,95%CI:1.02~14.20;P=0.046)的独立危险因素。5年DFS分别为反应良好93.46%,反应不佳65.04%(χ2=28.23,P<0.001);5年OS分别为反应良好95.38%,反应不佳78.99%(χ2=18.51,P<0.001)。 结论新辅助治疗反应是LARC患者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良好的治疗反应预示着更好的肿瘤学预后,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风险分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正 《现代养生》2014,(16):145-146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69年首先由Venables与Flor-Henry对精神病人的脑机能变化进行观察,往后的研究发现精分症病人与优势半球机能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人与非优势半球机能障碍之间有某种联系。近年来这一发现日益受到精神病学家们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湿疹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3~11月诊断为湿疹皮炎患者,应用斑贴试验分析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89例检测患者中,25例斑贴试验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28.09%.对1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21例(占23.60%),对2种变应原致敏阳性者3例(占3.37%),对3种变应原阳性者0例(占0.00%),对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例(占1.12%),阴性者30例(占33.71%).列前4位的常见变应原致敏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硫柳汞、芳香混合物.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阳性率居前3位的变应原是硫酸镍、硫柳汞、甲醛.女性患者中列前3位分别为对苯二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后2者并列第2).男性患者中硫酸镍、硫柳汞的阳性检出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湿疹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提示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1日~2021年1月31日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进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6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中央椎管狭窄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57~77岁(67.79±6.29岁),体质指数(BMI)为22.31±2.89kg/m2;随访3~9个月(3.86±1.80个月);双侧侧隐窝狭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50~79岁(62.75±8.02岁),BMI 23.14±2.73kg/m2,随访3~9个月(4.83±2.30个月)。中央椎管狭窄组患者术前病变节段Schizas分级B级14例,C级13例,D级1例;侧隐窝狭窄组患者术前A级8例,B级17例,C级11例。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次日、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前后的硬脊膜囊截面积、血常规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出院时间。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手术减压前后临床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次日、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中央椎管狭窄组和侧隐窝狭窄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下降21.54±7.24g/L和21.00±7.67g/L,手术时间分别为120.75±9.79min和106.40±12.99min,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61±0.63d和1.47±0.6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39±1.77d和3.69±1.70d,硬脊膜囊截面积改善率分别为(108.21±38.28)%和(62.20±53.10)%。中央椎管狭窄组术后病变节段Schizas分级均恢复至A级;侧隐窝狭窄组1例患者由术前C级恢复至B级,其余35例均恢复至A级。两组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技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中央椎管狭窄和双侧侧隐窝狭窄能够实现充分的减压,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炎性浸润与癌性浸润患者的预后差异及目前临床病理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87例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结肠癌152例,直肠癌135例)、120例原发ⅡB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各60例)及140例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80例,直肠癌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2例ⅡC期结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59.4%,135例ⅡC期直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ⅡB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ⅡC期炎性浸润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ⅡC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癌性浸润患者(均P<0.05).原发ⅡC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性浸润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原发ⅡC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癌性浸润有关(均P<0.05).结论 原发ⅡC期伴癌性浸润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劣于ⅡC期炎性浸润者,其临床病理分期有待重新界定:局部有无癌性浸润可作为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从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作为抗原,采用短程、低剂量、淋巴结内注射法免疫山羊,制备羊抗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球蛋白的方法。通过补体依赖的E-RFC抑制试验、补体依赖的淋巴细胞毒试验、免疫对流电泳、免疫电泳及红细胞毒试验对自制ALG进行了免疫活性及纯度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活性及纯度与参比品一致。本文还对胸腺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异质性、胸腺ATG与外周血ALG的毒性作用、免疫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观察治疗结束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及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3.5%和75.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4.8%和48.9%,空洞闭合率为60.9%和3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微卡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