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喉中间腔区域的薄层横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供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喉中间腔区域横断面的形态学资料,并为临床上对喉的影像识别与诊断和喉的外科治疗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喉的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断层图像,并观察该区域的解剖结构。结果与结论 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出软骨、肌、韧带、间隙等解剖结构形态及其相互的毗邻关系;软骨的不对称性骨化、环杓关节的不对称性运动等现象常在正常人群中出现,不一定是某种疾病引起的;并提出了喉中间腔区域内的结构在横断层上的最佳显示层面。  相似文献   
32.
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织、含水量高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肝、肺、肾、肌、关节等进行包埋,可使标本硬化、透明,可整体观察,也可制作切片。生物塑化的基本原理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作为塑化剂,替代组织细胞内的水份,进行聚合固化,达到组织塑化的目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固定、脱水、真空浸渍和硬化处理四步,其中真空浸渍为关键步骤,浸渍过程中的压力调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3.
目前国内外生物力学试验多为离体的生物组织试验。由于离体生物组织丧失了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控作用,不能表现出生命活体的组织器官在原位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因而难以提供准确的生物力学参数。随着临床应用、生物  相似文献   
34.
Thirty adult upper extremiti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rteries of the hand byangiography,cross-sectional disse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withmicrocomputer.The arterial skeleton of the palm was composed of superficial,deep anddorsal planes.There were three main anastomotic pathways between the radial and ulnararteries or their branches in the radio-ulnar direction,while in the palmar dorsal dirce-tion there were three anastomotic zones between the palrnar and dorsal arterial plancs.The branches of the deep palmar arch radiated distally,proximally,palmarly anddorsally,so that the arch acted as the center of the arterial network of the hand.Thetransverse arterial allocations in the carpo-metacarpal segment of the palm were four intypes,but in the mid-palmar and metacarpo-phalangcal segments were three only.Accord-ing to the sources,cross-sectional area,irrigation territories and anastomoses of the ar-teries in each segment,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cplantation of the amputatcd palms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5.
教科书和不少文献提及的旋髂浅动脉只有一支,即浅主支,忽略了还具有一条恒定的深主支。本文共观察50例标本。由旋髂浅动脉干分为浅、深两主支的占56%。浅主支的出现率为86%,发出后迅速穿深筋膜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外侧15mm、下10mm处为中心的附近。浅主支的行程以股动脉起点下15mm处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为轴线,末支多转入腹外侧部。浅主支主要分布于腹股沟的外侧半的两侧。深主支恒有,其行程以腹股沟韧带下15mm处一条与韧带平行的线为轴线,末支多转入臀部,主要分布股外侧部上份和臀部。深主支穿深筋膜处,多在髂前上棘之下20mm处的附近。旋髂浅动脉两主支起始处的管径各与其分布的范围大小密切相关。旋髂浅静脉的走向和旋髂浅动脉的一个主支相似,或在两主支之间(70%)。讨论了采用有关皮瓣的轴、厚薄和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坐骨神经干的注射治疗或传导麻醉,常选在臀部施行。注射的成败,同是否掌握坐骨神经在臀部的局部解剖知识密切相关。吴珏介绍了几种坐骨神经传导麻醉的方法,谭绪昌等报道过52例成人臀部的血管神经投影,但例数有限,测量数据不祥。为了找出一个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37.
开、闭口位颞下颌关节的塑化断层、磁共振形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在不同运动位置时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7具牙列整齐、磨牙完整的新鲜中青年尸头,摆置成牙尖交错咬合闭口位、大张口位,MRI扫描后采用生物塑化(plastination)技术制成横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标本,比较开、闭口位关节的形态变化.结果大张口位时,关节盘受盘韧带、翼外肌的影响,随髁状突向前下移位,其形态适应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发生改变,盘移动度不及髁状突;关节周围血管呈网状分布,明显扩张状.结论斜矢状位是观察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多平面TEE观察二尖瓣的最佳方位为食道下段0°方位上的四腔心切面和食道中下段135°方位左室长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的最佳方位和切面为食道中段45°方位心脏短轴的切面和食道中下段135°心脏长轴,观察左心耳的最佳切面和方位为食道中段0°和45°方位主动脉斜短轴和短轴切面.结论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39.
40.
闭孔动脉的起源及股环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320侧中国成年人闭孔动脉的起源和股环与邻近血管的比邻关系。每侧有一支闭孔动脉的共309例,其中起源于髂内动脉系的254例,起源于髂外动脉系的55例。每侧有两支闭孔动脉的共11例,两动脉均起源于髂内动脉系的二例,两动脉分别起源于髂内动脉系和髂外动脉系的九例。闭孔动脉在髂内动脉系的起源点比较分散,与髂内动脉的分支类型没有什么关系。起源于髂外动脉系的异常闭孔动脉,按侧别计,其出现率为20%;按尸体计,其出现率为33.13%。中国人的异常闭孔动脉的出现率与日本人接近,而低于欧美人。异常闭孔动脉的出现率在左、右侧之间和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析了异常闭孔动脉的行程及其与股环的位置关系,其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是闭孔动脉行经股环的内侧、紧贴陷窝韧带的后方下行,出现率占总数的5%,较其他作者所报导的出现率高,值得重视。此外,在42.5%的标本中,有较大的静脉行经股环内侧汇入髂外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