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μL和生理盐水20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 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g-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相似文献   
32.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创伤性静脉窦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54例颅脑创伤至静脉窦损伤的病人手术方式,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闭合性颅脑创伤所致静脉窦多处小裂口仍以明胶海绵压迫加8字缝线固定为最佳,修复大型静脉窦损伤裂口,硬脑膜翻盖修补具有操作简便,术后血流通畅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35.
太乙膏敷贴治疗腮腺炎10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乙膏敷贴治疗腮腺炎1084例山东省梁山县中医院(272600)刘树鹏刘继生关键词:腮腺炎,流行性/外治法太乙膏/治疗应用/敷贴疗法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温毒发颐”范畴,俗称“痄腮”。中医认为此病系外感风温疫邪,内蕴肠胃积热,挟肝胆郁火,壅结少阳经络...  相似文献   
36.
发热32天误诊验案1例山东省梁山县中医院(272600)刘树鹏,刘继生王某,女,42岁,农民。1995年8月13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纳差月余。1月前劳动汗出,复为雨淋,致发热恶寒,头痛,肢体酸痛,纳呆。某卫生院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治疗9天罔...  相似文献   
37.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消融等。上述数种疗法或因并发症较多或因患者依从性差等影响了治疗的开展,但局部微创消融因其不良反应少等原因受到重视,其中又以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最为引人注目。作为一种新兴的局部微创消融方法,其具有创伤小,不损伤尿道、直肠、大血管、神经血管束、神经及术后无勃起功能障碍等优良特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此类治疗并取得近中期满意疗效。本文就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原理及近期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利多卡因组(SL组)、蛛网膜下腔生理盐水组(SS组)、硬膜外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生理盐水组(ES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SL组和SS组分别经蛛网膜下腔注射2%利多卡因20止和生理盐水201,μL;EL组和ES组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701μL和生理盐水70μL;随后经尾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四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用钳夹法测定并比较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阻滞平面。结果40只雄性sD大鼠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置管后,8只大鼠因模型失败剔除实验。s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61±0.81)mg·kg^-1,n=8明显少于ss组(10.13±1.07)mg·k^-1,n=8,P〈0.01;EL组使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7.33±1.01)mg·kg^-1,n=8明显少于ES水组(10.40±1.05)mg·kg^-1,n=8,P〈0.01;而sL组和EL组及ss组和ES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EL组的阻滞平面分别为剑突下(1.5±0.7)cm和(1.2±0.5)cm,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均能减少大鼠丙泊酚镇静催眠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人胃液吸入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0只,体重230~30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实验对照组(ALI组)和低、中、高剂量利多卡因组(L1~3组)。5组大鼠均行气管切开和股动、静脉置管。采用经气管导管注入人胃液(pH=1.5,0.8ml/kg)的方法建立大鼠ALI模型。C组和ALI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25ml/kg,并以每小时6.25ml/kg的速度持续泵入,L1~3组分别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3.13mg/kg、6.25mg/kg、12.50mg/kg,并分别以每小时3.13mg/kg,6.25mg/kg,12.50mg/kg的速度持续泵入,10min后ALI组、L1~3组制备ALI模型,C组经气管导管注入0.9%NS0.8ml/kg。6h后以过量麻醉处死动物。于误吸后1h(T1)、6h(T2)取股动脉血样测IL-8,处死前取股动脉血样测血清蛋白浓度及血气分析。处死大鼠后立即行左肺灌洗,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WBC总数)、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白细胞(WBC)百分比及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LPI(BALF总蛋白/血清蛋白),取右肺中叶测湿干重比(W/D),取右肺下叶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ALI组和L1~3组IL-8、肺W/D、LPI、WBC总数明显升高(P<0.05);与ALI组相比,L1~3组IL-8、肺W/D、LPI、WBC总数及PMN/WBC显著降低(P<0.05);L1~3组各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PO2和P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较ALI组减轻。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可减轻人胃液吸入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但所设3种剂量利多卡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