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603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人工补片容易与腹部肠管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为肿瘤复发的再次手术切除带来了巨大困难.目的:观察腹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所带来的远期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肿瘤切除致腹部缺损患者26例,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应用聚丙烯类网片、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和复合补片修复;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未用人工补片修复,直接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壁疝、肠梗阻、再次手术开腹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2~10年,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均未出现腹部疝,6例出现肠梗阻(聚丙烯类网片3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7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补片(聚丙烯类网片4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与肠粘连严重,入腹困难.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均出现腹壁疝,4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肠粘连轻,入腹顺利.提示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能预防切口疝的发生,但容易导致腹腔粘连,严重影响腹部肿瘤复发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阻抑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对与其共培养的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SDF1特异性RNA干扰质粒转染培养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A组),采用ELISA法检测SDF1表达变化;与Jurkat细胞共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失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Fas、FasL表达。以未转染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B组)及正常骨髓基质细胞(C组)作为对照。结果A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DF1含量为(384±41)pg/ml,较B组[(2474±271)pg/ml]、C组[(1324±154)pg/ml]明显降低。与之共培养的Jurkat细胞,A组与B组、C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减缓,倍增时间延长(A组42h,B组29h,C组33h);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A组(28.47±2.39)%,B组(19.43±2.80)%,C组(27.15±2.07)%],S期细胞减少[A组(25.57±1.90)%,B组(74.48±3.23)%,C组(60.99±2.33)%],G2/M期细胞增多[A组(45.96±3.24)%,B组(6.09±1.96)%,C组(11.86±1.98)%];细胞凋亡率增加[A组(15.2±0.8)%,B组(5.4±0.7)%,C组(9.5±0.4)%];PCNA、Bcl2、Fas表达减少,Bax、FasL表达增多。结论阻抑SDF1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Jurkat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对125例NHL病例进行了回溯性分析。结果发现,125例病例中B—NHL85例(68%),T—NHL35例(28%),不能分类的5例(4%)。B—NHL易于侵犯骨髓,而T—NHL多伴有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临床分期晚,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且T—NHL的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B—NHL。生存分析显示,年龄、B症状、LDH水平、临床分期为预后相关因素,免疫分型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骨髓侵犯的发生率为31.2%(39/125),在B—NHL多见。骨髓侵犯方式与年龄、B症状、LDH水平、T/B免疫分型无关,但弥漫型骨髓侵犯多伴有肝脾肿大,且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局灶型。结论:年龄、B症状、LDH水平和临床分期是影响NHL预后的主要因素,免疫分型尚不足以成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骨髓侵犯方式对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39例及法莫替丁对照组38例,对照两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分别为5.13%、7.69%、2.56%、0%,对照组分别为23.68%、34.21%、21.05%、13.16%,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更能减少慢阻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分为移植组与非移植组,其中移植组的34例高龄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缓解并经3~4个周期强化治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MAC、M及CY TBI,造血重建后予以大剂量IL-2行生物治疗4个疗程,之后每3~4个月予以长间歇维持化疗1次,常用方案包括TA、MA、MP、CTOD等;非移植组的2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化疗治疗。结果34例患者移植后均成功重建造血,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维持化疗满2年的患者有20例,有10例复发(50%),其中6例死亡。34例患者中16例复发(47.1%),其中死亡8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43.0±7.1)%。26例常规化疗的患者中20例复发(76.9%),其中有12例死亡,3年无病生存率为(19.2±6.2)%。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高龄恶性血液病,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改善高龄恶性血液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枯否氏细胞(KC)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发病中的作用,观察杞蓟制剂对NASH大鼠肝组织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杞蓟制剂防治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CD14、溶菌酶蛋白的表达,了解KC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NASH模型大鼠肝组织CD14、溶菌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杞蓟制剂防治组大鼠肝组织CD14、溶菌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P〈0.01)。结论:NASH大鼠KC数量明显增多,杞蓟制剂能够抑制KC表达,作用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这可能是杞蓟制剂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规范化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许勤  刘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81-2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干预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即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将疼痛强度记录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中,针对不同的疼痛强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的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疼痛评分、睡眠满意度、疼痛缓解程度和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结果术后3d两组的平均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疼痛缓解率达91%,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和相关条目的满意度均值最低在8分。结论规范化疼痛干预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8.
邳州市疟疾基本消除后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邳州市1991~2006年疟疾发病169例,平均年发病率本地居民0.54/10万,外来人口达12.50/10万,发病集中在每年7~9月份;患病年龄主要为15~39岁,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民工、经商者为多。流动人口增加。输入病例增多是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90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两者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至今鲜有报道。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热休克蛋白90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在24例瘢痕疙瘩、26例增生性瘢痕、22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病理性瘢痕中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表达呈正相关(rs=0.436,P<0.05)。RT-PCR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据统计,每10万例住院患者中仅有1例[1],我科收治1例,应用传统针刺疗法,迅速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