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39篇 |
综合类 | 132篇 |
预防医学 | 136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2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5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三肽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和细胞穿膜肽TAT共修饰紫杉醇(PTX)脂
质体(RGD/TAT-LP-PTX),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脂质体与乳腺癌MCF-7细胞的亲和力和增殖抑制作用。方
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D/TAT-LP-PTX,考察脂质体的粒径、电位以及包封率;通过定量细胞摄取实验研究乳
腺癌MCF-7细胞对RGD/TAT-LP的摄取效率以及脂质体的摄取机制。定性共聚焦实验观察肿瘤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
MTT实验研究RGD/TAT-LP-PTX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构建乳腺癌MCF-7细胞肿瘤球模型,研究脂质体对
肿瘤球的穿透能力。结果:RGD/TAT-LP-PTX的粒径为(138.8±12.4) nm,电位为(25.85±2.75) mV,紫杉醇的包封率为
88.3%。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RGD/TAT-LP在孵育4 h时的摄取效率是2 h的1.79倍(P<0.05);乳腺癌MCF-7细胞在
与脂质体共同孵育4 h后对RGD/TAT-LP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AT-LP,RGD-LP和LP的2.25倍、2.72倍和4.58倍(P<0.01);
RGD/TAT-LP-PTX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RGD/TAT-LP-PTX在孵育48 h时对乳腺癌
MCF-7细胞的抑制率是24 h的1.78倍(P<0.05);在给予RGD/TAT-LP-PTX,TAT-LP-PTX,RGD-LP-PTX和LP-PTX四种
脂质体药物48 h后,RGD/TAT-LP-PTX组的抑制率是TAT-LP-PTX,RGD-LP-PTX和LP-PTX的1.65倍、1.82倍和2.55倍
(P<0.01)。RGD/TAT-LP对肿瘤球的穿透能力明显强于其他脂质体。结论:RGD和细胞穿膜肽TAT共修饰PTX脂质体能
够有效识别并穿透肿瘤细胞膜进入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高效的乳腺癌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后路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32岁(12.1±7.1岁)。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6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2例。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胸段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远端代偿弯Cobb角、双肩高度等参数,并观察神经功能转归及并发症。结果:行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3级截骨6例,SRS 4级截骨3例,SRS 5级截骨16例。手术时间306.1±101.5min(147~550min),术中失血量1108.0±1000.9ml(150~4500ml)。随访时间37.8±14.0(20~69)个月。颈胸段主弯Cobb角由术前59.5°±28.5°矫正到术后的28.8°±16.9°(P0.001),末次随访时为31.6°±16.4°,无明显丢失(P=0.574)。局部后凸由术前39.2°±28.2°矫正到术后的21.1°±14.4°(P0.001),末次随访时为24.0°±14.3°,无明显丢失(P=0.478)。远端代偿弯由术前的35.4°±19.5°减少为术后的18.4°±11.3°(P0.001),末次随访时为26.1°±16.9°,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73)。双肩高度差由术前的2.6±0.9cm减少到术后的1.2±0.6cm(P0.0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为0.9±0.6cm,但较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93)。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的6例患者中5例随访期间恢复至Frankel E级,1例C级恢复至Frankel D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5例凸侧上肢麻木;1例因双下肢肌力持续下降行再次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后恢复,6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他包括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3例,伤口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远期融合远端侧凸加重行翻修手术2例,均通过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对于先天性颈胸段脊柱畸形患者应用后路一期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协同顺铂(cisplatin,DDP)或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L-49、DDP、ADM单药以及HL-49联合DDP或ADM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Q值,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计算Q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loom综合征解旋酶(Bloom’s symdrome helicase,BLM)、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DNA修复关键酶Rad5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caspase 8、 caspase 10、Bax、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L-49、DDP和ADM单药组相比,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单药浓度两两组合)4个浓度组的Q值分别为2.04、1.88、1.87和1.83,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37、1.21、1.36和1.23,两药联用均具有协同效应。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中,联合用药组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均较单药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单药组(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的Q值分别为1.20、1.35、1.70和2.06,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48、1.17、1.99和2.13,提示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HL-49联合DDP或ADM用药组MDA-MB-231细胞中的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10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单药组明显上调(P值均<0.05),Rad51、BRCA1、BLM、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与DDP或ADM联合用药均具有协同作用,且其联用抗肿瘤活性可能与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终板炎(Modic改变)对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术后疗效及残留神经根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是否有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27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组(39例),均采用PELD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残留神经根性症状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疼痛VAS评分单纯椎间盘突出组均低于Modic改变组(P<0.05),JOA评分单纯椎间盘突出组均高于Modic改变组(P<0.05)。术后残留神经根性症状发生率Modic改变组高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组(P<0.05)。结论 采用PELD治疗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短期内恢复情况较差,Modic改变是术后残留神经根性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开发支持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集的语义标注系统。方法以MedPortal本体库和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为术语资源库,设计语义标注系统工作流程和功能框架,并开发Web应用系统。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支持语料库管理与维护、术语词典管理、语义标注和语义检索等功能,既可以为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抽取算法研究提供训练集,又能实现语义层面的多来源数据集成与知识融合。结论该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设计方案已经过实际项目验证,可为其他同类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 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应用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按照Evans分型:I型6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4例;我们通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5~85min,平均65min;出血量50~160ml,平均85ml。所有病例均获得5~1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9.5W。无髋内翻、股骨头切割、旋转移位、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髋Harris评分70~97分,平均84分。结论: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生物力学更合理、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固定有效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Fe3+、Zn2+金属离子(Mn+)对于超声波激活氧氟沙星(OFX)损伤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超声照射时间和Fe3+、Zn2+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损伤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的损伤程度随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延长和Fe3+、Zn2+浓度的增大而加剧,并且Fe3+对于超声激活氧氟沙星损伤牛血清白蛋白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Zn2+.结论 Fe3+可明显增强超声波激活氧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