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和32小时后,再加入30μg/ml rALR;③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再加5μg/ml ConA刺激。以环孢霉素A作为阳性对照,以转空质粒的酵母表达上清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以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分泌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rALR与ConA同时加入时,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ConA对脾脏单个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32小时后,再给予30μg/ml rALR仍可明显抑制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用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并不影响脾脏单个核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能力。ConA+rALR(30μg/ml)组的IL-2分泌在24小时明显低于ConA组。结论:rALR对ConA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未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则无明显影响,提示未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不表达ALR受体。  相似文献   
22.
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宁  石小枫  刘杞 《重庆医学》2008,37(20):2356-2357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簇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广泛存在于动物正常组织细胞以及转化细胞中,以骨组织和血小板中含量最为丰富.目前至少发现有5种异构体,分别命名为TGF-β1、TGF-β2、TGF-β3、TGF-β4、TGF-β5[1](其中肝脏中含量最高并有牛物活性的是TGF-β1).正常情况下,TGF-β1的表达极少,而肝损伤时其表达明显增加,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3.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特异抑制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它为白血病的 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就此技术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抑制脓毒症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LPS和LPS+ EP组,分别采用100 ng/mL LPS和100 ng/mL LPS+ 5 mmol/L EP刺激,于刺激后不同的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内p-p38MAPK?CBP的含量变化以及胞质和胞核内NF-κB的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内p-p38MAPK?NF-κB和CBP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培养细胞HMGB1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HMGB1的蛋白含量?【结果】 LPS和LPS+ EP刺激后2~6 h,细胞内p-p38MAPK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但LPS+ EP组p-p38MAPK蛋白含量明显低于LPS组;NF-κB在细胞质内的含量逐渐减少,而在细胞核内的含量逐渐增多,而LPS+ EP组NF-κB从胞质到胞核的移位明显弱于LPS组;细胞内CBP的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但LPS+ EP组明显低于LPS组?随着p-p38MAPK?NF-κB和CBP等蛋白的变化,LPS和LPS+ EP刺激后24?36和48 h,LPS+ EP组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比LPS组明显减少;在LPS和LPS+ EP刺激后18~48h,LPS+ EP组培养上清中HMGB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LPS组?【结论】 EP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内的信号分子p-p38MAPK?NF-κB?和 CBP的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和2的siRN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的TIMP-1 siRNA、TIMP-2 siRNA治疗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0.25 mg/kg非特异性靶序列)、TIMP-1 siRNA 0. 25 mg/kg组和TIMP-2 siRNA 0.25 mg/kg组。Real-time PCR法检测Smad7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TIMP-1 siRNA 0.25 mg/kg组(59.7±3.3)%、TIMP-2 siRNA 0.25 mg/kg组(60.2±3.4)% Smad7的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28.0±1.6)%、阴性对照组(28.6±1.7)%明显增加(P=0.00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IMP-1 siRNA 0.25mg/kg组(8.55±0.67)、TIMP-2 siRNA 0.25 mg/kg组(8.23±0.85)Smad7的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4.25±0.53)、阴性对照组(4.19±0.55)明显增加(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IMP-1 siRNA 0.25 mg/kg组(0.706±0.039)、TIMP-2 siRNA 0.25 mg/kg组(0.698±0.038)Smad7的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0.278±0.013)、阴性对照组(0.285±0.014)明显增加(P=0.000)。结论:TIMP-1 siRNA、TIMP-2 siRNA对于肝纤维化Smad7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应用rALR与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造模对照组;Ⅱ组: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Ⅲ组:脾脏注射rALR 1ml(50μg/(kg·d)),腹腔注射rALR 1ml(50μg/(kg·d));Ⅳ: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Ⅴ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rALR 1ml;Ⅵ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CsA1ml(10mg/(kg·d)).比较各组生存率.术后第1、5天、14天获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术后第1、2、5、12天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Ⅱ组存活时间与Ⅰ组比较无差异.Ⅲ组最长存活时间为118h,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改变情况基本同Ⅰ组和Ⅱ组.Ⅳ组有部分长期存活,2周生存率为33.3%.Ⅴ组两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Ⅳ组(75%对33.3%,P<0.02),Ⅵ组和Ⅳ组2周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Ⅳ、Ⅴ、Ⅵ组有明显改善,尤以Ⅴ组最为显著.)结论:应用rALR联合新生大鼠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细胞腹腔移植联合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ration, ALR)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导后24 h,59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Ⅰ组15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 以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Ⅲ组15只:经腹腔移植2×107肝细胞,同时腹腔注射ALR 50 μg·kg-1·d-1;Ⅳ组14只:腹腔注射ALR50 μg·kg-1·d-1.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功能、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病理变化.结果 Ⅱ组、Ⅲ组大鼠存活率(46.7%、66.7%)显著高于Ⅰ组(0.0%)(P=0.006;P=0.0002),Ⅲ组(66.7%)与Ⅳ组(14.3%)有显著差异(P=0.008),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第1、2天Ⅱ组腹水AST高于Ⅲ组(P=0.001), Ⅱ组第1、2天腹水ALT高于Ⅳ组,Ⅱ组、Ⅲ组第1、2天腹水TBil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其他组.Ⅲ组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存活数多于Ⅱ组.结论 同种异体肝细胞经腹腔移植联合ALR可明显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移植肝细胞存活和增殖,促进肝组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
ERK在ALR抑制免疫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时ERK的影响,以探明ALR免疫抑制相关机理。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单核细胞,用ConA 5μg/ml刺激细胞增殖,选定最佳研究时间;观察不同剂量ALR抑制功能,选用最佳抑制剂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LR抑制细胞增殖时ERK的磷酸化改变。结果 ConA刺激细胞增殖最佳时间是60 h,ALR能抑制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30μg/ml ALR抑制效果最显著;ALR对单核细胞无直接增殖作用。ConA能引起ERK含量和磷酸化明显增加,ALR则抑制ConA对ERK的刺激,以抑制ERK2最明显。结论 ALR可能通ERK的含量和抑制ERK2的磷酸化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9.
30.
张玲  廖晓辉  刘杞  宋晓英 《重庆医学》2003,32(6):647-649
目的 探讨在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表达部位、表达量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由庆大霉素所致的中毒性急性肾衰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第4、6、8、12、16、21天肾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及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程度。结果 ALR在正常肾组织内主要表达于髓质区的髓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实验第4天除了在上述部位表达增强外,在皮质区损伤和再生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有弱表达,第8天在上述部位表达最强,第12天在皮、髓质区表达开始下降,至21d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正常及肾衰大鼠肾小球内未见ALR表达。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指数(PI)为0.6%,实验组第4、6、8、12、16、21天的PI分别为10.4%、17.4%、34.2%、19.2%、8.4%、3.8%。皮质、髓质区ALR表达阳性的面积与小管上皮细胞PI成正相关(r分别为0.913和0.954,P<0.01)。结论 ALR在庆大霉素所致中毒性急性肾衰大鼠肾脏组织表达明显增强,且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程度成正相关。提示肝再生增强因子参与了中毒性急性肾衰的病理改变过程,其作用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