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真菌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脂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同时灌服该药物.观察血脂、血生化、肝脂质及肝组织氧化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血脂、肝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转氨酶、丙二醛(MDA)明显下降.结论:真菌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能够预防高血脂,预防脂肪在肝脏沉积,且减低肝脏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转氨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腹腔移植的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HF),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接受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移植对照组(腹腔移植SD大鼠的肝细胞2×107个)、环孢素A组(CsA组,接受肝细胞移植后腹腔注射CsA 6 d)、ALR组(接受肝细胞移植后腹腔注射ALR 6 d)和ALR对照组(仅腹腔注射ALR 6 d).实验期为14 d,观察受者的存活情况及移植肝细胞存活情况,检测腹腔内细胞CD4、CD8及CD68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清及腹腔冲洗液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 空白对照组、移植对照组、CsA组、ALR组及ALR对照组的受者2周存活率分别为0、46.7%、20%、66.7%和14.3%,ALR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移植后1~2 d,ALR组血清TNF-a和IL-1β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移植对照组(P<0.01);移植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TNF-a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P<0.01).至移植后14 d,各组存活大鼠的血清TNF-a和IL-1β水平接近正常水平.移植后1~2 d,ALR组移植物内CD68表达水平为(0.5±0.3)%,明显低于移植对照组和CsA组(P<0.01);ALR组腹腔内细胞CD68、CD4及CD8表达水平分别为(1.3±1.2)%、(0.1±0.3)%和(0.2±0.1)%,均明显低于移植对照组(P<0.01,P<0.01,P<0.05).移植后1~3 d,接受肝细胞移植的大鼠腹腔内可见聚集成团的肝细胞结节,ALR组存活的肝细胞数明显多于移植对照组和CsA组,且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至移植后14 d,仅ALR组可见少量形态正常的肝细胞.结论 腹腔内肝细胞移植联合ALR腹腔注射能提高AHF大鼠的存活率;ALR能短期改善移植肝细胞的存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3.
104.
白细胞介素-6与肝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了肝再生过程的调控。其中白介素(IL)-6在启动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细胞凋亡及肝再生双向调控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IL-6在肝再生中重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与病毒的免疫逃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华  刘杞 《重庆医学》2004,33(7):1104-1106
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全长9.5kb.对人类而言,HCV最危险的特性之一是其在宿主体内的长期持续化感染[1].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感染HCV,超过半数者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基因的异质性和变异性,使其在地理上表现为基因型分布,而在宿主体内则呈准种分布.这给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造成极大困难.本文就HCV准种及其在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压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构建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肽(hALR interacting protein,hALRIP)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ALRIP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并通过酶切电泳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8-hALRIP和重组表达载体pQE30-hALRIP,测序及酶切鉴定与预计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为进一步研究该多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相互作用蛋白并初步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hALR为靶蛋白,采用T7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从人肝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筛选与 hALR相互作用的特异噬菌体克隆;对获得的特异噬菌体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3H- TdR掺入法测定噬菌体展示肽及联合hALR对QGY肝癌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经过四轮生物淘洗,特异噬菌体克隆富集,获得212 bp的噬菌体cDNA插入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人Citron激酶同源性达100%;该噬菌体展示肽及联合应用hALR对QGY细胞具有促增殖效应。结论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筛选出与hALR具有相互作用的多肽,该序列与人Citron激酶完全同源,Citron激酶可能参与了hALR促肝癌细胞增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9.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小干扰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构建针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及其阴性对照质粒pSIALR-B,观察其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HePG2细胞表达hALR的情况。将构建成功的pSIALR-A和pSIALR-B分别转染HepG2细胞,转染后48h,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HePG2细胞有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成功构建了针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的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并发现它能明显抑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而随机序列的siRNA却无此作用。结论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siRNA具有明显和特异性的抑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HBV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对血清中总HBVDNA、HBVccc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SAS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定量检测HBVcccDNA方法并证实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HBVcccDN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总HBVDNA及HBVccc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HBVDNA与HBVcccDNA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忙0.78,P〈O.01)。总HBVDNA水平与PT(r=0.37,P〈O.01)、AIJT(r=0.29,P〈0.05)、AST(r=-0.39,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BVcccDNA水平与PT(r=0.34,P〈0.05)、ALT(r=0.34,P〈0.05)、AST(r=0.40,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总HBVDNA及HBVcccDN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血浆置换术后病毒含量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治疗途径及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