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81.
目的 总结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例NII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NOTCH2NLC基因检查GGC重复数>66次。4例患者最初均表现为发作性症状,3例为发作性脑病、1例为发作性头痛。4例患者头颅DWI早期未见异常,头颅MRI平扫可见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可累及双侧小脑中脚和蚓旁区。结论NIID患者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多见,其中偏头痛为NIID罕见的临床表型。对于不明原因的脑白质病变患者,即使DWI没有皮髓交界处高信号改变,也需考虑NIID的可能。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DAC和ATO单药或联合处理AML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合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DAC及ATO单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ML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可协同抑制AM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P<0.05)。两药联合显著降低AML细胞PI3K及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DAC联合ATO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抗AML效应,为两药联合临床治疗AML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3.
284.
目的 快速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药物遴选和准入决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2021年5月前发表的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对照药物治疗(包括射血分数降低、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卫生技术评估(HTA)报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文献。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综合比较研究结果,对有效性、安全性、经济学结果进行定性描述。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其中HTA报告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3篇,药物经济学研究11篇。有效性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RB)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全因病死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也有显著改善。安...  相似文献   
285.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法在规培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39名规培护士作为对照组,2020年8月—2021年8月肿瘤内科40名规培护士作为实验组,应用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法,研究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86.17±3.74,92.83±2.19)、教学满意度(46.100±2.960),护患沟通能力(192.63±14.24),均高于对照组(83.92±4.93,90.74±3.52,42.667±2.453,183.03±16.88),P<0.05。 结论 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法可显著提高规培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考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6.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239名,采用自悯量表(S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压力知觉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SCS总分为(93.6±1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S总分与PSS总分负向关联(β=-0.62),而与年龄、SSRS总分和MCMQ面对得分正向关联(β=0.13、0.14、0.11)。结论:压力感越高者越易有低水平的自我同情;年龄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采取面对这一积极应对方式者越易有高水平的自我同情。  相似文献   
287.
目的 探讨血脂紊乱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分为血脂正常组(n=31)与血脂异常组(n=60)。血脂异常组根据血脂异常情况分为高胆固醇组(n=21)、高三酰甘油组(n=21)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组(n=18)。比较各组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负荷后某时点血糖(G120)]水平;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情况[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及空腹C肽(FC)]和胰岛功能[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负荷后某时点胰岛素(I30)、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及调整胰岛素抵抗后的早期分泌指数(REISI)]。结果 各组FBG、HbA1c及G12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酰甘油组及混合组FC、HOMA-IR高于血脂正常组及高胆固醇组(P<0.05),各组HOMA-I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该研究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与传统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获益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达到规范诊疗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CVST患者,对其进行出院后3个月至46个月的电话随访,最终纳入115例CVST患者,75例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另40例仅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获益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mRS=0~2分)的患者(96.0%)多于接受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血管内治疗完全恢复(mRS=0分)的患者(78.7%)与抗凝治疗完全恢复的患者(7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一般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已被证实影响预后的因素作为协变量进行调整,仍未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良好(mRS=0~2分)、完全恢复(mRS=0)有关,P均>0.05.血管内治疗住院中位费用44 616.83元,单纯抗凝治疗住院中位费用19 328.0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内联合治疗住院中位时间16 d,抗凝治疗住院中位时间1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治疗与抗凝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内治疗住院费用高于单纯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没有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89.
以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为例,对各流派的头针体系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经穴头针、反射区头针、全息头针及头缝针的诊治特点,指出当前流派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探索性建议: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头穴定位不一问题,以超声等仪器为指标,观察针刺不同深度的临床效应以及通过诱发电位或脑电图探寻针刺手法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并加快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推进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0.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