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3篇
  4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上胸段病变的经胸骨前入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介绍5年来对6例颈胸交界椎疾患的患者,采用经胸骨前入路的手术方法,暴露病变的上胸段椎体(T1-4),对病变予以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并对相关文献予以复习。[结果]6例患者分别为C7椎体完全移位1例,T1、2椎体结核1例,颈胸结合部肿瘤2例,T2、3椎间盘突出1例,C7T1骨折1例。年龄11~82岁;平均37.3岁。均采用经胸骨前入路,手术入路显露良好,病灶暴露充分。术后平均随访12.4个月。除1例肿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术后呼吸道梗阻死亡外,余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颈胸交界处椎体疾病的发生率较低,此部位结构复杂,单纯颈部入路不能很好的显露T2、3椎体,经胸侧入路对于上胸椎也难以显露,经胸骨前入路可以很好的暴露下颈椎及T4以上椎体,该入路对颈胸交界处椎体的病变的处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4.
旁路移植人工血管闭塞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旁路移植人工血管闭塞的原因,探讨再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2002年5月治疗的旁路移植人工血管闭塞患者47例。均给予再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人工血管切开取栓9例;人工血管取栓 吻合口成形16例;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再移植22例。结果 单纯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术及人工血管取栓 吻合口成形术的2年再闭塞率分别为67%、56%,明显高于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再移植手术术式的9%。结论 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再移植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术及人工血管取栓 吻合口成形术。  相似文献   
85.
耳鸣(tinnitus)是指在外界无声音刺激或电刺激时在人体耳内或脑内一种扰人的主观声音感觉.目前,耳鸣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使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严重的耳鸣可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很多学者认为,耳鸣是听力下降的信号,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警示,与患者的情绪、睡眠、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而咽喉反流与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86.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伴发于多种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中。目前对慢性脑缺血神经保护的实验研究包括抗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白质损害、纠正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及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7.
病人留置在体内的引流管种类较多,如脑室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等等。引流袋的固定须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固定的位置、高度。临床上大多数引流袋的固定用绷带、胶布、绳子、别针、挂钩固定在床头、床尾、床边、床单上,操作较繁琐,也存在固定不牢;床单位变得零乱,不利于从事其他操作。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CA125水平在诊断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灵敏度。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程序(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6例胃癌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其行腹腔灌洗液CA125水平检测。结果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为47.8%,PT1—2、PT3和PT4胃癌分别为0、55.6%和92.3%;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5.3%、25.0%、76.9%和100.0%;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0)患者为42.9%;肉眼可见腹膜转移(P1—3)患者为100.0%。而46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A125阳性率为34.8%,PT1—2、PT3、PT4胃癌分别为20.0%、33.3%、53.8%;浆膜未受累、受累面积〈10cm^2、10—20cm^2和〉20cm^2患者,分别为10.5%、25.0%、38.5%和80.0%;P0患者为28.6%,P1-3患者为100.0%。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较CA125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呈正相关,其活性测定可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0.
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出版的2004年版WHO肿瘤分类《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病理和人体遗传学》一书中,MATIGNONI和AMIN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组织学分型、定义、病因学、遗传学、良恶性评估和预后进行了较1998年版更为详细的描述。现将肾AML的有关特点以及作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