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2011-04至2013-04连续入选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三维CARTO系统进行标测,治疗组(30例):术中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剪影系统行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后,重建其立体影像并导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作为心房颤动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对照组(30例):常规左右肺静脉造影指导消融。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60例入选心房颤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及正常人群组双峰T波的检出率差异性,年龄和性别对双峰T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例675例和6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平静心电图,分析双峰T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检出率和在室间隔缺损(VSD)、房室间隔缺损(AVSD)、房间隔缺损(ASD)和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中的检出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中出现双峰T波患者401例(检出率59.4%,p〈0.05),其中,双峰T波在ASD中检出率42.1%,在VSD中检出率70.6%,AVSD双峰T波出现38例(82.2%),在F4中出现率42.3%;检出圆顶尖角T波及尖角T波169例(检出率26.0%);②随着年龄增长,先心病组及正常人群组双峰T波检出率降低;③正常人群组双峰T波检出率男性15岁左右开始逐渐下降,女性20-30岁检出率达高峰。结论双峰T波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检出率高于正常人;双峰T波受年龄的影响,正常人群还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射频消融,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尚未常规开展。本文介绍我们的一点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3-9月我科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和室早共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  相似文献   
54.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的炎症反应是再狭窄的一个关键性始动因素,从各个环节抑制术后支架部位血管炎症反应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现不仅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和后果,而且对各种干预措施如他汀类药物、药物涂层支架、己酮可可碱、镁离子、糖皮质激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应用4Fr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4Fr导管组(4F组,n=44)和5Fr导管组(5F组,n=52),分别记录、比较两组间造影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5F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使用4Fr Radial TIG共用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少,患者舒适性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过去公认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创伤、麻醉、体外循环、输血、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手术成功率。自1967年Porstmann等采用导管法用Ivalon塑料泡沫塞经股动脉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es PDA)成功以来,利用介入性方法治疗其他心内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卵圆孔未闭、体肺侧支等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上述各项技术已相对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年Amplatz开发了新一代封堵器用于临床,使VSD、PDA、ASD等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进入成熟阶段。因其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医患双方所认可,是目前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新热点。但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解剖畸形较特殊、采用器材本身问题或操作技术欠佳等所引起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观察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出现发热情况,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大小及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PDA封堵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及容积(RVED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增大(P<0.05),随访中RVEDD和RVEDV进一步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及容积LVEDV)、每搏量(LVSV)、射血分数(LVEF)术后均明显减小(P<0.05),随访中上述指标除LVEF外均进一步减小(P<0.05);所有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封堵术治疗PDA能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迅速逆转,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仪按常规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再依据临床类型分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个亚组;分别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前、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hsCRP值。结果①对照组PCI后12小时始各点hsCRP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48小时达到高峰(17.16±18.93)mg/L(P〈0.05);72小时开始下降(13.39±14.36)mg/L(P〈0.05);②实验组PCI后12小时始hsCRP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12小时即达到高峰(7.21±11.01)mg/L(P〈O.01),24小时开始下降(5.62±10.37)mg/L(P〈0.01);③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各相应时点比较,实验组术后hsCRP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依据不同临床类型分组,实验各亚组术后hsCRP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各亚组(P〈0.05)。结论支架术后即刻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可有效抑制hsCRP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PS)和炎症反应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其中49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计算各组慢性闭塞病变(CTO)所占的比例和介入手术时间,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介入术前以及术后6、12、24、48、72 h的PS和Hs-CRP.结果:患者术前PS、Hs-CRP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各组PS、Hs-CRP又分别高于该组的术前水平(P<0.05);MAI组的CTO比例最少,SAP组的手术时间最长.结论:冠心病患者PS和Hs-CRP较正常升高;不同临床状态和CTO以及介入手术及其复杂程度影响炎症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60.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是心脏手术或创伤后罕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该文报道 1例心脏刀刺伤修补术后迟发左心室巨大假性室壁瘤,临床首发表现为咯血,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该文结合文献分析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介入治疗入路及封堵装置的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