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CYP1B1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乳头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前房角发育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采用18只成年CYP1B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对视网膜、视乳头及前房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小鼠未发现视网膜、视乳头及前房角的异常改变。CYP1B1基因敲除小鼠中,光镜组观察发现2只眼视乳头形态结构的改变;电镜组观察发现2只眼RGCs呈现进行性的细胞浆和细胞核的浓缩;TUNEL染色组显示3只眼RGCs层和内核层出现TUNEL阳性细胞。上述7只眼均存在较严重的房角发育畸形。结论CYP1B1基因敲除小鼠部分存在RGCs的变性和视乳头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前房角发育畸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为规范留置针护理及管理提供依据,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方法对509名应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家长进行留置针应用满意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宣教力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管理不规范、留置针并发症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妥善等问题。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中,通过采取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健康宣教、规范护理及管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干预,才能使静脉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60 a以上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72±s 7)a;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很可能病例8例,临床诊断可能病例4例。伊曲康唑注射液d 1~2,每日400mg,分2次静脉滴注,以后200 mg·d-1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疗效、用药时间、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60%(9/15)。3例确诊病例中显效1例,进步1例,无效1例。临床诊断很可能病例中痊愈2例,显效2例,无效4例。临床诊断可能病例中痊愈3例,显效1例。曲霉菌完全清除9例,真菌交替3例,未清除3例。不良反应为头痛1例。结论: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侵袭性肺曲菌病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清化和中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予清化和中方加减,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两组均连续服药28 d,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等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3.17%(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脾胃湿热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化和中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6.
遗传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细胞瘤的组织发生,恶变,多潜能性异向分化等问题。方法对1983~2003年收治3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资料、家族遗传、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遗传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染色体.基因异常引发,12%患者恶变,可发生神经外胚叶多能成体干细胞(神经嵴一雪旺氏细胞)的转分化,出现多种恶性肿瘤成分。结论遗传性多发神经纤维瘤病临床与病理特征、恶变、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系统检测45例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0.75±0.4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71+0.046μg/L,P<0.01),在心肌炎的诊断中,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79%)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MB(35%)的检测,治疗过程中大多在第四周左右开始转阴.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44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44例患者(脱落3例)运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水平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情况;运用膀胱功能积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运用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rinary symptom distress scores, U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排尿频率、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排尿量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9.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干扰素刺激下产生的最丰富的产物,也是宿主对病毒感染应答环节中的重要环节。距离ISG15第一次被报道已有42年,越来越多研究揭示了其蛋白复杂和多变的性质,除可对细胞内多种蛋白进行修饰外,也可作为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ISG15存在物种间作用差异。本文介绍ISG15在天然免疫中的抗病毒功能及其发挥这一功能的不同机制,并阐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