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软件OsiriX显示Adamkiewicz动脉(AKA)及其在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软件OsiriX对34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的胸腹主动脉疾病病人的DICOM源图像进行AKA定位显示,其中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21例,StanfordA型2例,胸腹主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弓瘤1例。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部分覆盖B以远水平者11例。结果:29例病人共显示33支AKA,其中1级21例,2级8例,总显影率为85.3%。11例覆膜支架部分覆盖B以远水平者术后随访均可见脊髓前动脉(ASA)及AKA显示.其中2例降主动脉瘤AKA起源的肋间动脉被覆盖,但ASA及AKA仍见清晰显影。结论:应用OsiriX软件行术前AKA定位。其结果可靠、可信,为临床外科医师独立完成此技术提供可能。AKA起源的肋间动脉被支架完全覆盖不一定会引发截瘫,但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微波凝固治疗法(MC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男5例,女15例,共2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应用MCT治疗主干GSV,并联合属支曲张静脉MCT、部分属支曲张静脉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部分属支曲张静脉EVLT联合曲张静脉团剥脱术或属支曲张静脉EVLT.MCT治疗主干GSV的功率设定为70 W,凝固时间为3~4 s;属支曲张静脉治疗的功率设定为30 W,凝固时间为1~2 s.结果 20例患者的手术耐受均良好,其中5例术后出现皮肤烧灼伤,术后1~2周痊愈,无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GSV主干均有血栓形成并闭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1~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术后6个月的GSV闭锁率为(95±5)%,术后1年为(70±10)%,2例患者术后1年GSV主干出现血流,但临床无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临床随访12~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术后1年静脉曲张复发率为(6±6)%,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9和11个月出现下肢局部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MC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囊袋扩张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2例6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体,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8者15例(21眼),0.6~0.8者29例(33眼),〈0.5者8例(10眼)。术后2a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1例。后囊膜混浊的2例。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晶体囊袋扩张环能较好的维持眼内组织稳定性,视力恢复明显,并有效地预防视网膜脱离及后发障的发生,使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5.
随着人文学科在医学教育中比重的增加,对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医德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就医学专科学校而言,要使医德教学的改革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 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 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 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7.
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们对中专实习护生护理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其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8.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生作为血管外科专业医师的储备人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对血管外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应当兼顾科研和临床两个方面,既要锻炼其科研水平和思维,又要提升临床能力,并做到科研和临床两个方面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9.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d发生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腹主动脉瘤应用连体带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者,术后出现左下肢供血不足现象,1周后又行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随访1~10个月,平均4.5月,疗效满意,生活状态良好,有的已恢复工作。结论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 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 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 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