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1.
细乳液法制备聚硅氧烷-Ag纳米复合微球及其抗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建模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因为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仍有很多问题难以处理。针对T-S模糊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模及优化方法。首先,将快速搜索密度峰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相结合,使用快速搜索密度峰聚类算法找到聚类个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后,再用FCM算法进行聚类;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结论参数得到初始T-S模糊模型,使用改进的差分进化(DE)算法整体优化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获得最终的T-S模型;最后,选择代表性实例,使用MATLAB程序进行仿真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T-S模糊模型的辨识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92.
二茂铁基聚合物/碳纳米管用于亚硝酸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烯基二茂铁(VF)作为功能单体成功合成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双亲聚合物,将聚合物用于非共价键改性碳纳米管(CNTs),通过共组装实现了CNTs的水相分散,且分散效果良好。将改性CNTs修饰到电极表面制备复合传感涂层,用于亚硝酸盐检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改性CNTs的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传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双亲聚合物以胶体粒子形式稳定CNTs;复合传感涂层表面存在微结构,有利于比表面积的提升;二茂铁基元可以起到电化学催化作用,加速电子传输;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涂层可以在浓度为1~2 000 μmol/L时实现对亚硝酸盐的线性检测,检测下限为0.29 μmol/L,且涂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3.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和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在乳化过程中引入纳米SiO2,制得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乳液。采用纳米粒度仪、SEM、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电子拉力机等对复合乳液和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相互接触,形成了连续的纳米SiO2网状结构贯穿于整个聚合物基体中;PDMS与纳米SiO2的复合引入使复合膜杨氏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表面疏水性及耐水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4.
以二甲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二异辛酯(EHA)和苯乙烯(St)为原料合成双亲性无规聚合物P(DMA-co-HEA-co- EHA-co-St),将其与抗坏血酸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制得分子印迹聚合物胶束(MIPMs)。利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进行表征。将MIPMs电沉积在金电极表面,用紫外光交联后洗脱除去抗坏血酸得到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经循环伏安法(CV)及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浓度在0.1~8.0 m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95.
96.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会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痫。过去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再发因素有过不少报道,而对再发的预防报道较少。本文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口服预防热性惊厥的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清痹片对KLF6-FRP调控体系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痹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以甲氨蝶呤(MTX)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致炎第21天起每天给药干预。分别于第35天和第49天各处死一半动物,取腕关节行免疫印迹法检测Kruppel样转录因子6(KLF6)、卵泡抑素相关蛋白(FRP),踝关节行免疫组化法实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比较各组间各炎性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复制CIA模型,模型组KLF6、FRP、TGFβ1、TNFα、IL-1β、MMP-3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1);清痹片中、高剂量组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低而FRP较高(P<0.01),并显示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清痹片中、高剂量组FRP蛋白表达水平与MTX组相比较高(P<0.01);清痹片各剂量组、MTX组TGFβ1、TNFα、IL-1β、MMP-3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清痹片高剂量组TNFα、IL-1β、MMP-3表达水平低于MTX组(P<0.01)。结论:清痹片可能通过提高TGFβ1的下游产物FRP表达水平以及直接或间接抑制KLF6及其下游靶基因TGFβ1、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MMP-3等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从而干预KLF6-FRP调控体系,控制相关因子对RA病变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SDAI、ABASFI、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全身痛和脊柱痛、晨僵时间、ESR、CRP等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明显改善AS患者BASDAI、BASFI、全身痛和脊柱痛、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结论 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活动期AS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功能障碍,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
采用活性基团修饰法,通过罗丹明B酰肼(RhBH)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VP-co-GMA))侧链上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制得一种键合有罗丹明B酰肼的水溶性聚合物RhBH-P(VP-co-GMA)。在水溶液中,该聚合物本身无色且无荧光,加入汞离子后,罗丹明的螺环结构打开,出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实现了在水溶液中对汞离子的“关开”荧光检测和裸眼检测。在此条件下,其他共存离子没有明显响应。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Hg2+探针,可以实现水溶液中的汞离子检测。  相似文献   
100.
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gp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对大鼠肠黏膜上P-糖蛋白( P-glycoprotein,P-gp)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黄芩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合煎液1周诱导后,采用非翻转肠囊和翻转肠囊实验,以累计渗透率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考察指标,体外评价P-gp底物罗丹明123( rhodamine123,R123)和非P-gp底物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Fs)经大鼠空肠黏膜吸收方向(M-S)和分泌方向(S-M)的转运变化.结果:黄连提取液能减少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P<0.05),对S-M方向转运没有显著影响.黄芩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同时可不同程度的降低S-M方向的转运.在评价各组药液对旁细胞转运药物FS影响的实验中,黄连、黄芩和黄连-黄芩合煎液(2∶1)组在M-S和S-M双活性方向对FS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影响,而黄连-黄芩合煎液(1∶1)组可同时降低双方向的透过性.各组的泵出比较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连提取液连续ig可增加大鼠肠黏膜上P-gp的活性,而黄芩对P-gp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煎液与黄芩相似,但抑制作用更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三者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1∶1合煎组最强,2∶1合煎组次之,黄芩组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