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5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132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506篇 |
内科学 | 323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59篇 |
特种医学 | 170篇 |
外科学 | 379篇 |
综合类 | 991篇 |
预防医学 | 332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352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24篇 |
肿瘤学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研究氯碘羟喹在念珠菌性龟头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念珠菌性龟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伊曲康唑组)43例和观察组(氯碘羟喹联合伊曲康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外周血、皮损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及皮损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及皮损处免疫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碘羟喹在念珠菌性龟头炎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本药适用于念珠菌性龟头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比较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腺癌(non-BAC)的临床特点、复发转移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和169例Ⅰ期腺癌资料,对比两者的生存期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全组22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83.5%、61.2%,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同期腺癌显示出更好的生存期(x2=6.36,P=0.012),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胸腔内;而腺癌术后胸内复发与胸外转移率基本相等.两组间胸内复发和胸外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5,P=0.004).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中有和无症状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0%和90.5%(x2=7.28,P=0.007);腺癌中有和无症状病人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70.9%(x2=6.07,P=0.014).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肿物生长部位(双肺上叶和双肺中、下叶)以及吸烟状况无论在BAC组还是腺癌组均与病人的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 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优于Ⅰ期腺癌,其术后复发多发生在胸腔内;腺癌术后胸内复发与胸外转移率基本相等.早发现早治疗均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95.
病儿 女,15岁.发现左全肺不张2年,原因不明,未治.2006年11月入院.查体:气管左侧移位,左侧胸廓塌陷,左肺呼吸音消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主支气管近上叶口水平球形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肿瘤可上下活动,表面光滑,桔红色,蒂附于上叶支气管口. 相似文献
96.
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以往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随着螺旋CT以及PE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MPLC被发现.其原因可能为(1)临床上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MPLC作为一种特殊的肺癌越来越常见;(2)随着新技术、新术式的应用,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以前提高,患者术后二次原发肺癌的风险也相应增加;(3)新的诊断技术使更多的MPLC被发现.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46岁.因左下肢广泛性粗肿胀痛1月于2002年2月18日入院. 相似文献
98.
米力农是人工合成非洋地黄、非此茶酚胺类,第二代双吡啶衍生物,通过强心[1]及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心脏功能。本组研究观察米力农对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18例老年性CHF病人,均为我科96年6月至98年4月住院病人。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65~82岁。冠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6病,风心病3例,3例有洋地黄中毒及电解质紊乱;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8例,W级10例;病程4~20年。氨力农组(对照组)18例,男性问例,女性5例,年龄54~70岁。NYHA分级11级1例,ill级8例,IV级9例;病程2~15年。1.2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罗沙司他致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中国知网,收集罗沙司他致ADR的临床试验研究、病例报道(含病例系列研究和个案报道),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并比较临床试验研究中罗沙司他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患者的ADR发生率。结果与结论 共纳入文献17篇,包括14篇临床试验研究和3篇病例报道。临床试验研究中,使用罗沙司他的患者共计4 033例,其中男性1 972例(48.9%)、女性2 061例(51.1%),年龄36~80岁;1项临床试验研究的患者类型为低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余均为肾性贫血;用药剂量为40~120 mg,大多为每周3次给药;罗沙司他所致ADR(1~2级)累及系统/器官以心脑血管系统、呼吸和胸部系统、消化系统、感染和侵染为主,所致严重不良反应(sADR)累及系统/器官以心脑血管系统、感染和侵染为主;罗沙司他组患者的ADR总发生率与EP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罗沙司他组患者sAD... 相似文献
100.
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辨证要素,其中整体辨证要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和不内外因;局部辨证要素包括疼痛、皮色、皮温和肿胀。为进一步规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整体与局部证候辨证提供参考,以便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