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帕内特细胞(Paneth cell)位于小肠腺底部,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细胞呈锥形,细胞核略靠基底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细胞核与细胞腔面之间的顶部胞质内有大量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溶菌酶、磷脂酶A2、防御素等抗菌肽,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中起重要作用[1~3].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PJ-KS-KY-2019-167),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患者男,31岁,主诉"体检B超发现左肾占位"入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诉任何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片未见任何异常.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纯化花粉(黄蒿、葎草、藜草花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疗效.方法:采取凝胶过滤方法分别提纯上述花粉变应原.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102例确诊为季节性黄蒿、葎草、藜草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A组)及对照组(B组),应用纯化花粉变应原(PPA)及粗花粉变应原(CPA)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季节前SIT,疗程3 mo.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临床不良反应观察包括局部或全身皮疹、哮喘加重等.实验观察指标为两组SIT前后的皮肤试验(ID)风团直径、特异性IgE(sIgE)、A值均值.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A组SIT总有效率90%(47/52),B组78%(39/5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A组仅3例轻度副反应,B组有13例(26%)出现副反应;A组及B组SIT后ID风团直径、sIgE, A值均值都较SIT前明显下降(P<0.01);A组SIT后上述指标下降程度较B组更明显(P<0.05).结论:PPA及CPA的SIT疗效均较满意,但用PPA进行SIT的安全性和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绿脓杆菌制剂与IL-12在诱导人NK细胞IFN-γ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绿脓杆菌制剂(pili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PPA)与IL-12协同诱导人PBMC和NK细胞IFN-γ的产生。分离健康人PBMC和纯化NK细胞分别与培养液、PPA、IL-12或PPA+IL-12共同培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无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PPA和IL-12诱导IFN-γ产生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单独应用亚适剂量的IL-12或PPA刺激人PBMC或纯化NK细胞,不能诱导或只能诱导低水平IFN-γ的产生。当PPA和IL-12共同与人PBMC或纯化NK细胞孵育后,PP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IL-12协同诱导PBMC和纯化NK细胞产生大量IFN-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PA和IL-12协同诱导CD56+NK细胞产生IFN-γ,但对CD4+T和CD8+T细胞无明显作用。PPA与IL-12协同促进NK细胞IFN-γ的产生,提示PPA和IL-12能直接刺激NK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weighted,APTw)和T2 mapping定量参数对直肠癌化疗和未化疗病灶对比研究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46例行盆腔3.0 T MRI扫描的直肠癌患者信息,分为化疗组15例(A组)和未化疗组31例(B组).扫描序列包括APTw、T2 m...  相似文献   
57.
58.
空气模拟潜水对大鼠血浆两种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气模拟潜水对大鼠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 10 0kPa和 70 0kPa空气处理大鼠 ,每次 60min ,每天 2次。于暴露第 1、3、5次后断头取血。分别用放免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及皮质酮含量。结果 经 10 0kPa和 70 0kPa空气处理 1次后 ,大鼠血浆两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 (P<0 0 1) ;第 3次暴露后两者含量降低 (P <0 0 1) ;第 5次后两激素血浆浓度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空气模拟潜水对大鼠是应激刺激 ,但很快能适应 ;高气压本身不是引起应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2h运动神经元变性,轴索病变,6h神经元坏死,2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24h 30%~40%的运动神经元坏死,3d达80%,7d以后95%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2/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相邻节段其次,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60.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近几年来再次兴起的肿瘤诊断技术,方法简单、确诊率高,且组织损伤小、患者易接受。现将我院近年来淋巴结穿刺涂片250例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选择25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3个月至93岁。摸清及选择肿大淋巴结部位,常规消毒,用10ml注射器接7号针头,直接刺入肿块处,在针筒后部接负压装置,在不同的方位抽吸2~3次。涂片3~5张,稍干后固定于95%乙醇内5min后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2 结 果2.1 病变类型 细胞学诊断为转移癌113例(45.2%);恶性淋巴瘤12例;淋巴结核44例(17.6%);淋巴结炎症67例(26.8%);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