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患者,男,53岁,农民,甘肃宕昌人。2021年11月19日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入院颅脑CT平扫示透明隔结节状稍高密度灶,头颅MRI示脑室轻度扩张。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180 mmH2O (1 mmH2O=9.779 Pa);取脑脊液进行检测,总蛋白0.74 g/L。次日再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为300 mmH2O,遂转至神经外科作进一步治疗。患者颅压高,呈嗜睡状态,唤醒后不能正确对答,复查CT提示侧脑室扩张,考虑脑积水形成,存在脑疝风险。患者近年来有食未熟肉史,有肝棘球蚴病史。为降低患者颅压,11月26日行第1次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予重症监护。期间血清学检查提示猪囊尾蚴IgG抗体和弓形虫IgG抗体阳性,予吡奎酮(400 mg/8 h)和阿苯达唑(0.4 g/d)治疗3个疗程(7 d/疗程,疗程间隔5 d)。为改善患者脑积水症状,12月13日行第三脑室造瘘术(ETV),术后予驱虫治疗的同时行腰大池引流,但治疗效果不佳。12月28日和2022年1月11日行第2、3次脑室穿刺术以降低...  相似文献   
372.
目的不同排液理念和排液方式在透析器与血液净化管路内残存的液体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结束后不同排液方式对透析器与血液净化管路内残存的液体(废液)的排空效果,探索最佳安全有效的排液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的透析器与血液净化管路;实验组150例,选用以负压和正压(血泵)排液方式为代表的透析机厂商指导排液方法,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100ml/min、200ml/min、300ml/min的血泵转速提供不同的正压。对照组50例选用以负压加重力排液方式为代表的透析机厂商指导的排液法;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排液过程中跨膜压、排液后透析器与血液净化管路废液残存重量、排液时间比较,实验组上述指标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排空时间短(泵速200ml/min:Z=6.598,P<0.001;泵速300ml/min:Z=10.920,P<0.001),排空后液体残存量低于对照组(泵速100ml/min:Z=8.202,P<0.001;泵速200ml/min:Z=8.888,P<0.001;泵速300ml/min:Z=7.894,P<0.001)。对照组排液过程中跨膜压(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均在厂家标注的透析器破膜安全值范围内,并且压力低于实验组(泵速100ml/min:Z=-3.965,P<0.001;泵速200ml/min:Z=-6.945,P<0.001;泵速300ml/min:Z=-9.498,P<0.001)。实验组组间比较,排液泵速300ml/min组跨膜压瞬时值会高于透析器制造商使用说明书的最大安全值500mmHg,有10%破膜的风险。排液血泵转速200ml/min时TMP均在安全范围内,且排液时间短于血泵转速100ml/min组,为最安全高效的排液泵速(1.48min比2.21min,Z=6.359,P<0.001)。结论以负压和正压(血泵)排液方式,排液泵速控制在不破膜的基础上排液时间及废液残存的量都优于以负压加重力排液式的透析机。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探讨多肽Apelin在糖尿病肾病中对足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脏足细胞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HG)组(葡萄糖25 mmol/L, 48 h),Apelin干预HG组(Apelin-13 1μmol/L, 48 h),Apelin组(Apelin-13 1μmol/L, 48 h)。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蛋白FUNDC1的表达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UNDC1的结合情况。将8周龄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以及Apelin干预DM组(建模成功后,每日腹腔注射Apelin-13 0.3μmol/kg),每组5只小鼠。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形态,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Ccr);ELISA试剂盒检测尿液白蛋白和肌酐水平,计算尿白蛋白/肌酐(ACR)值。结果 细胞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FUNDC1表达水平升高(P&l...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3家血液透析中心的糖尿病患者140例,根据IDH的发生频率是否超过30%分为IDH组和非IDH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IDH的影响因素。结果IDH组101人,非IDH组39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滤率、透析前收缩压是IDH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1.229(1.017~1.487),P=0.033;1.048(1.013~1.083),P=0.007。ROC曲线预测IDH,透析前收缩压的阈值为159mmHg(1mmHg=0.133kPa)(AUC=0.702,95%CI:0.604~0.801,P<0.001);超滤率的阈值为9.5ml/(h·kg)(AUC=0.657,95%CI:0.551~0.762,P=0.004)。结论超滤率、透析前收缩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IDH的危险因素,建议透析前收缩压质量控制的上限阈值为159mmHg,超滤率的质量控制上限阈值为9.5ml/(h·kg)。  相似文献   
375.
目的观察移植肾失功(kidney transplant failure,KT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及贫血指标,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移植肾失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F组)54例及未进行过肾移植的等量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血细胞计数检查结果、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使用情况等,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及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等指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t=-1.095,P=0.276)、性别构成(χ^(2)=0.983,P=0.321)、透析龄(t=1.634,P=0.105)方面无统计学差异。KTF组与对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数[(0.21±0.21)×10^(9)/L比(0.43±0.54)×10^(9)/L,t=-2.639,P=0.010]、NLR[(4.14±1.92)比(3.47±1.18),t=2.156,P=0.033]、LMR[(2.78±0.80)比(3.51±1.18),t=-3.794,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EPO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1,P=0.107),KTF组的中位ERI为13.59(7.21,20.37),高于对照组的9.12(5.7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ERI与PLR呈正相关(r=0.247,P=0.010),与LMR呈负相关(r=-0.217,P=0.024)。结论KTF血液透析患者具有更强的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EPO抵抗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