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体外人全血热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体外人全血热原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液中释放的内源性热原。结果 TNF-α,IL-1β,IL-6这3种细胞因子均可作为测定指标;血液和供试品的反应时间确定为6 h;血液稀释倍数确定为1→2稀释;血液的保存温度确定为4℃;血液的保存时间确定为4 h;加样体积比确定为血液-供试液=4:1。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体外人全血热原检测法的标准化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2.
消症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英 《陕西中医》2003,24(5):411-412
目的 :观察舒肝健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内服 ,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消症汤 (蒲黄、炒灵脂、干姜、桂枝、郁金、香附等 )水煎内服 ,并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中药 (三棱、莪术、红藤、败酱草、野菊花等 )保留灌肠治疗本病 46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84.8%。提示 :本方法内外协同 ,具有舒肝健脾除湿、化瘀消症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SPE-HPLC法测定菊延保康颗粒剂中3种丹参酮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菊延保康颗粒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纯化。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mm,5 μm),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进样量依次在0.011-2.70,0.011-2.75,0.015-3.8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6,0.9999,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8.4%,99.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胸骨上举术的固定方式与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胸骨上举术的不同固定方式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148例经胸骨上举术治疗的漏斗胸患儿,术中分别用自制金属支杠、三点式悬吊和塑料及金属制成的支架背心悬吊固定胸骨。结果:其中84例患儿获术后6个月至6年(平均2年)随访观察,绝大部分效果满意,仅2例复发。27例保留金属支杠于术后10~12个月拔除者,无复发,外观更满意。结论: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的效果肯定,手术安全。用自制金属支杠固定上举的胸骨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保持金属支杠于手术后10~12个月才拔除,有利于防止复发,胸廓外形更满意。三点式悬吊固定对较小的轻度患儿适用。支架背心悬吊固定法术后护理不便,影响患儿日常生活,使用受限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新药ZLR-8原料中9种残留溶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法首次同时测定ZLR-8[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4-(4-苯基-1,2,5- 二唑-2-氧化物-3-)甲氧基苯甲脂]原料药中乙醚、石油醚(60℃~90℃)、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二氯甲烷、乙腈及吡啶9种有机溶剂的残留含量。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串联的石英毛细管柱EC-1000(酸改性聚乙二醇20 M,30 m×0.536 mm×3.00μm)和AC-5(5%-二苯基-95%-聚二甲基硅氧烷,30 m×0.53 mm×1.0μm)为色谱柱,程序升温,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甲醇为内标,FID检测器,气化室温度为200℃,进样口温度为250℃。结果 9种有机溶剂基本实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均在0.9996以上),3批样品中9种有机溶剂的残留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6.
制备型HPLC法分离2个茅莓皂苷单体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述虎  刘文英  饶金华  白娟 《中草药》2005,36(3):348-350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L.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1] ,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等多种功能。民间用于妇科止血 ,疗效显著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目前由于缺少此类对照品 ,无法有效开展相关质量指标检测工作。据文献报道 [2 ]从茅莓中分得 2个三萜皂苷 :甜茶苷 R1( suavissimoside R1)和苦莓苷F1( niga- ichigosides F1) ,主要采用柱色谱法 ,操作步骤烦琐 ,结构确证仅有碳谱和氢谱。因其结构中 2 3位取代基分别是 - COOH和 - CH2 H(图 1 ) ,所以性质相近 ,难以用常规的分离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对照品。本研究以甜茶苷 R1为目标分离产…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 梁某,女性, 60岁.患者 2004年 3月 5日晚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至眼前手动,先后到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眼科诊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提示右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18.15s; OCT显示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图形视觉诱电位 P100潜时延长,振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AngII是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发现的 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 ,在调节水盐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可引起强烈的血管收缩。NO是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因子之一 ,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两者在感染性休克时均有明显变化 ,但感染性休克时二者之间变化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为探讨它们在感染性休克中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检测了 14例感染性休克患  表 1 血浆AngII和NO含量变化 ( x±s)分组分期例数AngII (ng/L) NO ( μmol/L)休克组 休克期 14 15 1.3 4±2 4.68 △ 2 95 .73±61.48 △休克好转期 12 94.83±14 .2 2 89.3 2±16.2 6 对照组 14 3 3 …  相似文献   
19.
儿童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制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人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同时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探讨血管瘤裸鼠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 1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儿童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组织制成组织块 ,植入 16只幼裸小鼠 (BALB/cnudemice)皮下 ,每只 4处。将 16只裸小鼠分为 2个实验组。实验 1组在移植后给予普通鼠食喂养 ;实验 2组在 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 0 .1mg。喂养 90d ,观察2个实验组中移植瘤的生长情况。 90d后对成活的移植瘤标本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 ,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 4 、细胞增殖标记抗体Ki 6 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成活的移植瘤来源于原人体血管瘤 ,并了解其生物学特点。结果  90d后 ,单纯喂养的实验 1组所有移植瘤均未成活 ,被吸收或形成脓肿。而实验 2组移植瘤均成活。光镜下成活的移植瘤与原血管瘤组织生物学特点相似。CD3 4 阳性指数达 4 8.4 8± 3.90。Ki 6 7阳性指数 15 .0 4± 2 .4 4 ,与正常人体皮肤的Ki 6 7阳性指数 1.14± 0 .4 0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通过移植人体血管瘤在裸鼠体内可建立人类血管瘤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保留了人类血管瘤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是血管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肥大细胞与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在出生后早期迅速的增生,长大至1岁左右,出现缓慢地自行消退。Mulliken根据血管瘤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增生期(proliferating)、消退期(involuting)和消退完成期(involuted)。增生期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基膜增厚分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周细胞等聚集。在消退期,内皮细胞的更新减慢,细胞实质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所代替。在消退完成期,纤维组织进一步在血管瘤内沉积。多种细胞标志物在血管瘤各期中表达水平不同,对这些细胞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助于确定血管瘤的分期及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