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在7例患的骨髓中发现了巨大瘤细胞及其变种,按不同的形态人为地将其分为5种,以瑞氏染色、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电镜观察及病理学观察均说明这些细胞类似淋巴样-单核细胞样-巨噬细胞样细胞,在骨髓增生亢进和明显病态造血现象。2例按病理观察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所有病例无淋巴结、肝-脾肿大或任何局部瘤块。关于预后,2例患分别于病程8个月和17个月死亡,1例在病程10个月时病情危重,其余  相似文献   
52.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分型标准。方法对已经确诊的61例儿童急性再障和45例儿童慢性再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再障患儿有如下特点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髂骨及胸骨骨髓呈多部位增生不良,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增生活跃患儿的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慢性再障患儿的特点是外周血呈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贫血的血象,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髂骨骨髓以增生活跃为主,但粒细胞系比例减低,红细胞系比例可正常,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结论儿童急性再障的表现与Camitta提出的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相似,而儿童慢性再障的表现与Camitta提出的轻型再障不同,根据本文结果提出儿童再障的分型标准及胸骨骨髓在诊断急、慢性再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液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静脉复合麻醉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门诊肠镜检查术的麻醉.但其对循环、呼吸有抑制作用,麻黄碱是一种温和的α和β受体激动药,可产生血管收缩和心肌兴奋作用,从而预防丙泊酚芬太尼引起的副作用,我们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与少量麻黄碱混合后用于门诊肠镜检查术的麻醉,重点观察其麻醉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卵巢癌是较常见的妇科肿瘤,目前治疗效果不佳.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基础,抗血管形成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方法,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促使肿瘤的血管退缩,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就卵巢癌抗血管形成治疗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前婚育年龄均后延,30岁以后卵子的纺垂体在卵裂时易发生非整倍体.高龄妇女妊娠时发生畸型儿的机率明显高于年轻妇女,做好高龄妇女妊娠前的优生优育相关工作很重要.总结高龄妇女妊娠前遗传咨询、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和产前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对蜂蛰伤的急救治疗经验。方法:对86例蜂蛰伤病人急救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康复且治疗时间短暂。结论:早期急救治疗对蜂蛰伤的作用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下降梯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总结理想的门静脉压力降低范围。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科行TIPS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TIPS和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栓塞术,监测门静脉压力梯度变化区间值,随访时间3 d~24个月,分析门静脉压力降低梯度与术后肝功能、脾功能、再出血率、并发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疾病的关系。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3 d患者肝功能明显下降。术后2个月,TBil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27.82)μmol/L vs(31.64±17.67)μmol/L,t=5.372,P0.001]。术后6个月,RBC、PLT水平变化较术前不明显,但WBC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9±1.37)×10~9/L vs(4.57±2.24)×10~9/L,t=2.835,P=0.006]。患者术前门静脉压力为(30.62±3.56)mm Hg,较术后(21.21±2.90)mm Hg平均下降约23%(t=23.318,P0.001)。所有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症状(如腹胀、纳差、腹泻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无支架狭窄或闭塞;术后肝性脑病13例,易发生于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至(14.7~25.7)mm Hg时,即压力下降百分比为36%~40%。术后即刻行脾静脉造影示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未见有侧支静脉曲张。术后1个月内复查胃镜,食道静脉曲张未见明显变化者5例。其余患者随访2年,患者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从重度、红色征阳性逐渐减轻,变成中度、轻度,甚至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轻度+消失比例从术后第3d的22%升至第2年的53%。术后1个月内,未见再次出血患者。术后2、6、10、14、16、24个月分别出现再次出血6例,其中1例不排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5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其术前中位门静脉压力为36.5 mm Hg,术后24.8 mm Hg,平均压力下降32%。结论 TIPS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止血及预防再次出血效果良好,将门静脉压力水平控制在(21.21±2.90)mm Hg以下,门静脉压力下降程度低于36%~40%,既可以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亦可以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TIPS术后短期内可造成肝损伤,但1~6个月可恢复正常,但短期内对脾功能无明显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5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lasma levels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 Methods:Sixty-five patients with AF were divided into paroxysmal AF group (n=35) and persistent AF group (n=30), and 30 patients without AF were included as control. Detailed information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levels of plasma BNP and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indices. Results: The 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roxysmal AF group (BNP:397.70 ± 335.91vs215.17 ± 212.66,P<0.001), and the BNP level in the two groups with AF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63.93 ± 69.78, P <0.001). The blood BNP leve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D (r=0.419, P <0.001). Conclusion: The plasma BNP levels tend to incr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D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59.
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障碍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为A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B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A、B两组进行情绪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及焦虑与无焦虑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的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根据评分,A组S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中76%的患者具有焦虑情绪,且PBMC产生IL-2、IL-8的能力及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障碍问题,且焦虑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0.
<正>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症(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较少见,最近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主诉1986年9月双手接触油漆后,手掌出现钱币大红斑,随即双手足皮肤肿胀、发紫、疼痛,躯干及四肢近端皮肤出现类似皮疹,剧烈瘙痒,伴发热、头昏、胸闷、疲乏等不适,于1986年12月住院。患者既往对油漆过敏,无其他皮肤病及烟酒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患。体检:T38.5℃,P 90次/分,R 24次/分,BP 13.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