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酒用于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的历史悠久。经考证,唐代明确入药之酒为酿造酒,即黄酒。本文梳理了本草类医籍中酒的功效,从最初主治疾病,至明清时期拓展到延年益寿等保健功能。并介绍了养生类医籍中酒的应用,包括补益养生、季节养生、产妇养生用酒的食疗方,以及用酒的注意事项,以期为黄酒在养生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献考证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第一步,是确保经典名方制剂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确定研发方案、选择实验参数指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就涉及到处方的来源及历史沿革、功用主治、方义、煎服法以及组成药味的基原部位、产地、用量、炮制方法等要点。针对这些要点,笔者认为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全面、准确地收集古今文献信息;结合历史年代沿续和横断面分析方法进行考证;以保障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安全性为出发点,从中医药理论特点、方药历史演变、现代临床价值和现实可行性角度综合权衡制定研发方案;应在"遵古"的前提下,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研发过程中的中药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等共性问题,广泛凝聚行业共识,共同发掘好经典名方这一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甘露饮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方剂。对现有方剂辞典、数据库及知识库中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相关医籍进行整理,系统考证甘露饮处方来源、组方、主治、剂量、诸药炮制方法、煎制法和服法的历史沿革,发现该方最早见于宋代陈师文等校注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胃中客热、脾胃湿热型口疮,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原方基本一致。通过古代文献考证,为经典名方甘露饮的现代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木通和大枣7味组成,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经典名方。该研究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中有关当归四逆汤的文献记载,并结合现代临床应用现状,对其组成、药物基原、炮制、剂量、煎服法、主治疾病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与分析,以期为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复方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系统考证和梳理当归四逆汤的历代文献记载可知,当归四逆汤在组成上存在较多同名异方,但仍以《伤寒论》中所载处方组成对后世影响较大,为历代医家沿用;剂量上虽明清时部分药物剂量减少,但基本沿用原方所载;炮制上,当归、白芍、通草、甘草虽略有变化,亦基本遵循炮制方法;功效主治上,当归四逆汤为治疗血虚寒厥、痢疾而设,至明清代扩展至治疗头痛、痉证、小儿惊风、缩阴证等,现代多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雷诺氏病等疾病中。注意事项上,古代医家认为妊娠之人勿服,且只适用于血虚寒凝之四肢厥冷,其他原因的四肢厥冷不可漫投使用,现代文献则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当归四逆汤疗效确切,在后续研发中,建议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开展其复方制剂的开发与...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是由张仲景所创、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的经典名方。本文通过对半夏泻心汤的历代医籍记载分析,发现本方除用于治疗痞证等脾胃系疾病外,还广泛应用于治疗暑证、疟疾、消瘅、噎膈、黄疸、霍乱、胃痛、吐蛔等20余种不同脏腑系统疾病。对应用半夏泻心汤的现代医案挖掘分析发现其在现代临床较多运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口腔溃疡、失眠症、冠心病及妇科疾病等临床各科疾病,但其病机总属“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升降失司”。通过分析,梳理了半夏泻心汤在古今临床应用中的功能主治拓展衍变,明晰本方的病机原义及历史发展,为本方在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功能主治与临床定位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发掘其临床价值,服务当前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为后世医者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古籍中治疗温病伏暑方剂、中药,采用SPSS 19.0及SPSS Clementine软件进行统计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5种古籍内治疗温病伏暑用方55个,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益元散(5.88%)、五苓散(5.04%)、黄连消暑丸(4.20%);谈及伏暑用药148种,排除甘草外,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茯苓(4.74%)、半夏(3.23%)、黄连(3.03%);治疗伏暑药对前3名配伍依次是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常见治疗伏暑的药物组合是泽泻-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结论:半夏-茯苓、白术-茯苓、厚朴-扁豆、泽泻-茯苓、生地黄-麦冬配伍具有伏暑治疗特色;益元散、五苓散、黄连香薷饮等为治疗伏暑常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梳理《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的历代衍变情况、古今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现代的应用转化情况,一方面为鳖甲煎丸的二次开发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为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与整理鳖甲煎丸的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对鳖甲煎丸的古代及现代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其源流、方义衍变及主治病证变化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对鳖甲煎丸的市场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研发过程及市场应用情况。结果:自《金匮要略》后,鳖甲煎丸在历代均有流传,但其变化不大,治疗疾病单一,为治疟母的专方。从药物剂量比来看,鳖甲煎丸中鳖甲和赤硝为主药,并重用虫类药。现代文献分析发现,鳖甲煎丸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均主要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调研发现,鳖甲煎丸在由经方转化为中成药时,其思路基本为"尊古",其组成、用量、制法等基本遵循了《金匮要略》中原方的记载。中成药制剂已被收录于多个疾病诊疗、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对比其他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鳖甲煎丸的临床应用较广,成本较低。结论:鳖甲煎丸在古代为治疗疟母的专方,现代则多用来治疗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疗效确切。此外,鳖甲煎丸已成功地转化为现代中成药制剂,并在市场上得到较好的反应,为其他经典名方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瓜蒌薤白半夏汤研究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 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收录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研究文献。按照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方法,采用Excel2019软件分析发文量、来源期刊、文献类型、涉及疾病等,采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瓜蒌薤白半夏汤-疾病-靶点网络,采用Cite Space5.8.R1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文献986篇,载文量最多的来源期刊为《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7篇,3.75%),临床应用类文献占比最高(611篇,61.97%);治疗疾病以内科疾病居多,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多见(496篇,57.5%);药理实验集中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研究(34篇,54.8%),作用机制涉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应激及抗炎;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冠心病”出现频次最高(182次,中心性为0.33);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10个聚类标...  相似文献   
19.
厚朴温中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方剂。笔者通过整理古代医籍、现代文献,系统考证厚朴温中汤处方来源、组方、主治等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发现该方最早见于金代名医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主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原方基本一致;煮散剂与水煎剂的剂量不同但用药比例一致;清代时出现丸剂记载。现代主要用该经典名方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胃痛、胃肠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止痛、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药材粒度及煎煮水量对该方各指标性成分无明显影响。笔者通过全面文献考证,可为经典名方厚朴温中汤的现代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桃核承气汤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发布的经典名方,通过系统梳理桃核承气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与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桃核承气汤主要在药物基原、饮片炮制及药物剂量折算等方面存在疑义。在充分文献考证基础上,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该研究建议桃仁选用桃Prunus persica或山桃P. davidiana 的干燥成熟种子,桂枝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嫩枝,甘草选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蜜炙用,大黄选用大黄Rheum palmatum或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 offìcinale生用,芒硝选用硫酸盐类矿物芒硝;药物用量方面,直接以汉代度量衡折算用量较大,结合现代临床常用剂量按桂枝6 g、芒硝6 g、甘草6 g、大黄12 g进行折算,桃仁的质量根据实测确定,制法服法为将药物置于锅中,加入水1 400 mL,加热煮取药液500 mL,滤除药渣后加入芒硝,再将汤剂微微煮沸即可。饭前温服100 mL左右,一日3次。该方古籍记载主治太阳表证已解,热入膀胱、蓄结于里之证,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便秘及慢性肾衰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