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9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81.
早期先天梅毒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早期先天梅毒。患儿女,70d。发热、背部及四肢起暗红色斑伴脱屑1周。患儿及其父母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阳性(1∶16),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给予水剂青霉素G5万U/kg·d,连续用药14d全身皮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白介素-22(IL-22)和S100A7,A8,A9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6例正常人皮肤中IL-22,S100A7,A8,A9mR-NA进行检测。结果①IL-22和S100A8,A9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为阴性;S100A7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为1.133±0.0403,较正常对照组0.744±0.0371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IL-22mRNA与S100A7,A8,A9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1=0.543,r2=0.774,r3=0.621,P均<0.01。结论IL-22和S100A7,A8,A9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明确相关,可能成为银屑病治疗新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83.
报告1例梭形细胞血管瘤。息者男,24岁。左手掌大鱼际、手腕屈侧多个结节2~3年来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中下层由海绵状血管腔隙和梭形细胞组成的团块。诊断梭形细胞血管瘤。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对15例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患者进行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共治疗1~5次,随访1年,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2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例2次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3~5次治疗后完全缓解,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 3例报告美容效果极好,7例报告美容效果良好,5例报告美容效果一般。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轻微疼痛,4例明显疼痛。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ALA-PDT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有效,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一对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及其父母候选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揭示该病的遗传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外显子交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了患者的父母和500个健康人的突变,并分析本突变是否和结节性硬化症有关。结果:双生子患者中均发现一个TSC2基因的错义突变c.G2032A,该突变导致TSC2蛋白678位的丙氨酸被替换为苏氨酸(p.A678T);RFLP结果显示患者的父亲有c.G2032A突变,500个正常人中有3人也携带此突变。结论:在结节性硬化症人群中发现TSC2基因新的突变,这一发现丰富了该基因引起结节性硬化症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86.
报告1例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46 岁.上唇左上方淡黄色质硬斑块缓慢增大40 余年,无自觉症状,表面发生浅溃疡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见收缩间隙,团块周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诊断为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80岁.因鼻右侧结节2年,渐增大半年,于2010年11月14日于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鼻翼上方出现一丘疹,因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近半年因增大而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88.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eytoid dendritic cells,pDC)是最近发现的具有特征性的树突细胞(dendritie cell,DC)的一个亚类,来源于淋巴样前体DC,有浆细胞样形态,CD123为其特征性表面标记[1],是最强大的干扰素α(IFN-α)产生细胞[2],而干扰素调节因子7(IF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是IFN-α基因的主要诱导和活化者[3].pDC产生IFN-α依赖于Toll样受体9(TLR9)[4].为了探讨它们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pDC,TLR9、IRF-7和IFN-α mRNA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T1-MMP)在人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16例正常人皮肤中骨桥蛋白(OPN)及MT1-MMP蛋白的表达。结果 2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骨桥蛋白及MMP-1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及80.9%;16例正常皮肤中阳性表达率均为62.5%。统计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PN于MT1-MMP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均无关(p>0.05)。2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骨桥蛋白与MT1-MMP均表达的11例,均不表达的3例。结论 骨桥蛋白与MT1-MMP在寻常型银屑病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33岁.因右侧手、足、小腿出现疣状皮损、外阴发生丘疹和结节32年门诊以疣状痣、疣状黄瘤于2008年3月12日收入院.患者1岁开始右侧手、足、小腿及外阴出现皮疹,仅为米粒大小丘疹,后逐渐增大增多,右侧肢体出现多个丘疹,呈线状、疣状,有时有轻微瘙痒,但无疼痛,亦无破溃.外阴部皮损曾诊断为尖锐湿疣,于1997年、2002年各行1次CO_2激光治疗,治疗后约1年再发,逐渐增大,外阴部皮损偶有瘙痒不适.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患者及其丈夫均否认非婚性生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