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9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男,65岁,因左上背、左小腿褐色丘疹20余年,周边起红斑、丘疹、渗出伴瘙痒2月余,于2010年11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20多年前左小腿发生1个、左上背发生多个褐色丘疹,无显著不适.2个月前左上背其中1个及左小腿褐色丘疹周边发生红斑、丘疹伴瘙痒,搔抓后有渗出,后因皮损周边红斑扩大,渗出和瘙痒加重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侧小腿及左上背部各有一直径约0.5 cm大小的褐色丘疹,边缘规则,无溃疡、渗血.丘疹周围1~ 1.5 cm范围内分布红斑、丘疹、鳞屑,伴有轻度渗出,边界较清.环形红斑与中央褐色丘疹之间炎症较轻,伴轻度色素减退(图1,2).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内皮素3(ET-3)对人恶性黑素瘤(MM)A375细胞核因子(NF)-κB/Bfl-1抗凋亡通路的调节。方法用ET-3(100 nmol/L)刺激A375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印迹测定不同浓度ET-3(0、1、10、100 nmol/L)及其与内皮素受体B(ETRB)阻断剂BQ788联合干预A375细胞后,Bfl-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相同条件干预下磷酸化NF-κB(p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ET-3可以降低A375细胞的凋亡率(F=10.68,P<0.05)。ET-3对A375细胞Bf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上调,BQ788明显阻断ET-3上调Bfl-1的效应(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ET-3显著上调pNF-κB的表达(P<0.05),BQ788干预下其表达水平降低,接近对照组,ET-3(100 nmol/L)+BQ788组与100 nmol/L ET-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T-3/ETRB通过激活NF-κB/Bfl-1抗凋亡通路抑制A37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3.
患者女,67岁,农民。5年前左头顶部长出一无痛性绿豆大小暗红色结节,逐年扩大、隆起,并延及左颞部。近3个月结节、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溃疡。肿块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基底细胞上皮瘤,肿瘤细胞巢之间和坏死组织内有褐色菌丝、孢子、芽生孢子。真菌培养为深橄榄黑色酵母样菌落,潮湿有光泽,边缘一圈灰色短绒毛状菌丝。方块小培养镜下见褐色分支分隔菌丝,其顶端与侧缘有成直角长出的棘状分生孢子梗,梗尖端有鼻状突起,顶尖及其周围有成堆光滑的椭圆形小分生孢子,梗远端可见清晰的多个环痕,鉴定为棘状外瓶霉,并经DNA序列分析证实。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鉴定及基因鉴定结果,确诊为棘状外瓶霉致暗色丝孢霉病伴基底细胞上皮瘤。经光动力学治疗10次,中途合用伊曲康唑后临床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内皮素-3(ET-3)对人恶性黑素瘤(MM)A375细胞上皮基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375细胞,分别设立3组:空白对照组、100 nmol/L ET-3组、100 nmol/L ET-3和100 μmol/L BQ788(内皮素受体B阻断剂)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移,细胞爬片技术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基质转化相关分子上皮细胞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转录因子(Twist、 Slug)表达情况,使用方差分析及Scheffe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干预条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3可以促进A375细胞的转移,BQ788可阻断该效应(3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200 ± 0.837、9.400 ± 0.548、3.400 ± 0.894,F = 88.44,P < 0.01);ET-3 可以促进A375细胞由上皮型向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转变,促进A375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下调(3组分别为0.330 ± 0.002、0.280 ± 0.007、0.420 ± 0.008,F = 329.98,P < 0.01),波形蛋白表达上调(0.830 ± 0.014、1.160 ± 0.003、0.750 ± 0.030,F = 262.94,P < 0.01),而BQ788可阻断这种效应。ET-3可以促进上皮基质转化相关转录因子Slug mRNA(F = 376.94,P < 0.01)及Twist mRNA(F = 215.62,P < 0.01)及其蛋白水平(FSlug = 288.87,P < 0.01;FTwist = 156.96,P < 0.05)上的表达上调。结论 ET-3/ETRB通过上调波形蛋白,下调上皮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并上调转录因子(Twist、 Slug)的表达,促进黑素瘤A375细胞上皮基质转化。  相似文献   
65.
66.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左面部结节反复溃疡8年余,于2004年11月2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于8年前左耳根下起结节,伴肿痛,不久出现破溃.在当地给予静滴青霉素,外搽红霉素软膏,皮损消退,留瘢痕.几月后,同一部位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并侵犯左耳,左耳流脓血性分泌物,在当地给予"滴耳液"(具体药名不详)及中草药外敷等处理皮损渐好转,溃疡面愈合结痂.5年前,同一部位再次出现两处溃疡,以同样方法外敷,病情始终不见好转.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拖延至今,皮损面积逐渐扩大,溃疡加深扩大.病程中不伴发热、咳嗽.家族成员中无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67.
大蒜素对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小鼠黑素瘤B16-F1细胞,使细胞浓度为5×104个/m 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3,6,9,12,15μg/m l)的大蒜素细胞培养液。培养12,24,36,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活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定量RT-PCR法检测r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3~15μg/m l的大蒜素对B16-F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当大蒜素的浓度为3~6μg/m 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呈浓度时间相关性。当大蒜素的浓度较高时,细胞呈中毒反应,凋亡作用不明显。3~15μg/m l的大蒜素下调ras基因的表达,并且呈显著的浓度相关性。结论大蒜素对小鼠黑素瘤B16-F1细胞有杀伤作用,可以明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对肿瘤细胞ras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伊曲康唑治疗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构建ICR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并应用地塞米松构建免疫抑制鼠模型;采用伊曲康唑灌服治疗;其中F组同时采用γ-IFN治疗,在灌药后不同时间动态观察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结果:伊曲康唑治疗正常免疫组(A组)与对照组(D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抑制组(E组)及免疫抑制后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组(F组)与对照组(G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A、E、F组在接种后的第5、6、7、9、11天其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不同免疫状况(即正常免疫、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治疗状态下)的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均显著,而且正常免疫、免疫抑制及免疫增强状态下对伊曲康唑的抗真菌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内皮素受体B(ETR-B)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的体外促生长效应。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TR-B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ETR-B基因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中的表达,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的体外促增殖活性。结果 ETR-B在41例恶性黑素瘤和23例色素痣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05%和8.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5例原位和26例Ⅰ ~ Ⅳ期恶性黑素瘤ETR-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92.31%,两组比较,P < 0.05。13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Ⅲ ~ Ⅳ期)中ETR-B阳性表达率100%,28例未转移者(0 ~ 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67.86%,两组比较,P < 0.05。ETR-B基因在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中均有表达;内皮素3对黑素瘤细胞A375在体外具有很强的促增殖作用,且促增殖能力呈内皮素3浓度依赖性。结论 内皮素3/ETR-B在促黑素瘤细胞生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余年国内文献报道的918例诊断LCH的临床资料.结果:918例LCH中皮肤受累510例,占55.5%,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106例,占11.55%.临床上以湿疹样、脂溢性皮炎样或紫癜样皮疹多见.所有病例均合并其他系统损害,以发热(52.07%),肝肿大(52.29%)、脾肿大(48.26%)、骨损害(38.78%)、肺部损害(36.16%)最为常见.在918例LCH中,男593例,女317例,性别不详8例,最小出生4h,最大65岁,1岁以下占19.17%.皮肤活检151例.结论:皮肤是LCH常累及器官,对于1岁以下的小儿出现不典型湿疹样、脂溢性皮炎样或紫癜样皮疹应警惕LCH的可能,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