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14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DM患者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 2~ 3倍 ,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细胞水平 ,引起DM微血管病变的基本因素是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各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失衡 ,近几年研究多集中在脂代谢的紊乱和各种细胞因子的失衡上 ,现仅就DM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 ,概述如下。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概念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 ,管腔直径在10 0 μ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1 ] … 相似文献
62.
针刺对肥胖大鼠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造肥胖模型。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粘膜、肝组织形态,以及针刺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粘膜、肝组织均出现了形态学的异常。褐色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充盈,脂滴增大,胞质内线粒体减少,细胞间隙变窄,毛细血管减少。针刺治疗后,上述形态学的异常均出现逆转,这种变化是针刺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效应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和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分析显示,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肥胖指标、FBS、FINS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AI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FBS、FINS和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回降,而IAI水平明显回升.结论:生物机体SON神经功能亢奋可能是产生肥胖重要因素之一.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SON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渴中枢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NIDDM大鼠的变化。结果:NIDDM大鼠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和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后NIDDM大鼠FBS、FINS和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NA和DA含量均明显回降,而IAI水平明显加升。渴中枢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FBS呈高度正相关,与FINS呈中度正相关,与IAI呈高负负相关。结论:针刺对NIDDM大鼠渴中枢的调整作用可能是纠正胰岛素抵抗(IR),调整其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5.
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结果: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与体重和Lee’s指数呈负相关。在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效果的同时,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明显回升。结论: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针刺对肥胖机体纹状体组织NO和NO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6.
67.
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制造肥胖动物模型 ,观察针刺对其体重、体脂和纹状体组织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肥胖大鼠纹状体酪氨酸 (Tyr)、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A)、色氨酸 (Trp)、N+,K+ ATP酶和Ca2 + ATP酶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而 5 羟色胺 (5 HT)和 5 HT/5 羟吲哚乙酸 (5 HIAA)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针刺治疗在取得良好减肥效应的同时 ,肥胖大鼠纹状体Tyr、NA、DA、Trp、Ca2 + ATP酶水平明显回升 ,而 5 HT和 5 HT/5 HIAA水平明显回降。提示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的良性作用可能是其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针刺、叩刺联合耳针对阴虚夹瘀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干预效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阴虚夹瘀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136例,采用针刺、叩刺联合耳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肥胖指标体质量、肥胖度(A%)、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和疗效,并对不同因素的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6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后肥胖指标体质量、A%、BMI、F%及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9.71%。女性疗效显著优于男性(P0.05);年龄、肥胖度与疗效的关系表现为年龄越小,肥胖度越轻,疗效越好(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病因诱因、病程及证候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叩刺联合耳针治疗阴虚夹瘀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性别、年龄、肥胖度对疗效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9.
食品卫生法的正式法已经由全国第八届人大第十六次常委会议于1995年11月30日通过,同日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实施。在转为正式法律的时候,对试行法做了如下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