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发生食管静脉曲张(B组)和未发生食管静脉曲张(A组)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应用氩气刀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C组)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A、B、C 3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385±1.7) mg/L、(515±1.8)mg/L、(801±1.5)mg/L]较正常参考值均升高(P均<0.05),且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C组)高于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者(B、A组)(P均<0.05),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高于无食管静脉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1 209±1.2) mg/L]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582±1.1) mg/L],接近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意义,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用于氩气刀凝固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CSF-OCB)检测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方法 259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IDD)组99例(包括多发性硬化65例,视神经脊髓炎1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6例),神经系统炎性疾病(NID)组99例和周围神经病组61例。应用等电聚焦联合免疫固定的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及脑脊液中OCB,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CSF-OCB阳性率在IDD、NID和周围神经病组中分别为35.35%、34.34%和6.56%,周围神经病组阳性率明显低于IDD和NID组。(2)CSF-OCB阳性率在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组分别为49.23%、11.11%和6.25%,多发性硬化组CSF-OC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脱髓鞘疾病组,但与NI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616,P>0.05)。结论 CSF-OCB的检测可以作为多发性硬化和NID的辅助诊断指标,并且有必要寻找更加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血清CXCL16浓度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5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n thickness,IMT)分为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斑块面积(carotid plaque area,CPA)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CXCL16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CXCL16浓度与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清CXCL16浓度是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P=0.003,P=0.005)。结论CXCL16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CXCL16浓度可能成为发现早期动脉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的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实验诊断学已迅速发展成为应用高、新、精、尖技术最为集中的学科之一。针对当前教学中理论课内容庞杂、实验课内容形式落后的情况,教研室调整了教学重点,补充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5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患儿血清IL-6、IL-8、MIP-1α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 200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仪检测39例颅咽管瘤患儿和54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IL-6、IL-8、MIP-1α浓度.结果:颅咽管瘤组血清IL-6、IL-8、MIP-1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其中MIP-1α浓度变化最为显著.颅咽管瘤复发组血清MIP-1α浓度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而IL-6、IL-8浓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肿瘤组血清IL-6、IL-8、MIP-1α浓度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IL-6、IL-8和MIP-1α浓度变化与颅咽管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可能相互关联,共同调节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IL-6、IL-8、IL-10、TNF-α和IFN-γ在颅内肿瘤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和各细胞因子之间相关性,以及它们与WHO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液态芯片法联合检测73例颅内肿瘤患儿(5~15岁)和42例健康儿童(5~15岁)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颅内肿瘤患儿血清IL-6、IL-8、IL-10、TNF-α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细胞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IL-8在低级别肿瘤患儿血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在高级别肿瘤患儿血清中的水平,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和IFN-γ可能参与儿童颅内肿瘤发病过程,各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IL-8可作为预测颅内肿瘤级别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加转染试剂)、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VEGF165b)。MTT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生存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G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epG2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epG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中VEGF165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生存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HepG2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VEGF 165b能抑制VEGF1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VEGF165b对肝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联.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246例单独颅内动脉狭窄患者CRP +1444C/T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hs-CRP浓度.根据颅内狭窄血管数的第50百分位数把病人分为两组:较低和较高程度组.结果 较高与较低程度组比较,血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P+1444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 vs. CT+TT).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CC基因型个体发生较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OR:4.040;95%CI:1.150~14.195;P=0.029).结论 CRP+1444 C/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而血清CRP浓度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TDI)对严重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引起的左心室扩张和功能衰竭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对左心室代偿失调的预测作用.方法 人选中等程度以上(Ⅲ级)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48例,年龄52+18岁,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55%).所有患者行基线和随访常规超声心动图、TDI检查(其间相隔650±362d),比较前后两次检查时的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所有患者按随访检查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是否超过基线的20%分为左心室扩张组和左心室未扩张组,比较两组间患者基线水平的左心室功能,并判定左心室扩张的预测因子.结果 患者随访检查经体表面积纠正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容积(分别为20±6ml/m2、55±13ml/m2、42±11ml/m2)较基线检查(分别为17±5ml/m2、49±12ml/m2、36±14ml/m2)显著增加(P<0.01);二尖瓣血流E峰与TDI左心室二尖瓣瓣环(侧壁、室间隔)的早期舒张速度E′峰的比值E/E′也显著增加;随访检查时E′则显著减低.两次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射血分数、TDI二尖瓣瓣环收缩速度(S′)及舒张晚期速度(A′)基本相同.40例(27%)患者左心室有显著性扩张,较之左心室未扩张组基线TDI S′及A′值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多因素分析证实,基线A′是左心室扩张与否的独立预测凶子(P<0.0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为0.78(95%CI:0.70~0.86).A′<11.0cm/s预测随后左心室显著扩张的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64%.结论 慢性严重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反流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左心室和左心房的重塑也在不断进展.TDI检查A′降低可以预测左心室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