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目的对照研究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10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发现重度钙化、球囊无法充分扩张或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联合RA治疗,按介入径路不同,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n=59)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n=48),观察两组的有效性:旋磨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安全性: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一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随访结果。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RA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NS),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和97.9%,P=0.265)、旋磨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15.3%和18.2%,P=0.675)、支架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4.2%,P=0.83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9%和16.7%,P=0.156)和一年随访的MACE发生率(3.4%和6.0%,P=0.516)差异无显著性,但桡动脉组在穿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18.8%,P=0.009)、术后桡动脉组平均卧床时间(9.1±18.0)h和(38.4±25.8)h,P0.001、平均住院天数(3.8±1.5)d和(5.3±1.7)d,P0.001,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内旋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同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而病人耐受性更佳。  相似文献   
32.
目的:验证凯普HPV分型检测系统检测HPV16、18型别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判读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110例凯普HPV16、18分型检测阳性的标本,根据显色程度分为显色正常82例(阳性),显色弱28例(弱阳性21例、极弱7例)。使用型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测序方法进行对照验证,判断其检测的准确度。结果:总共110例样本中,有6例显色弱的标本检测阴性,与标准方法比较,基因芯片结果总符合率94.5%,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显色标本与标准方法比较,显色正常的82例标本全部检出,符合率100%,21例弱阳性标本,4例未检出,符合率81.0%,7例极弱阳性标本,2例未检出,符合率71.4%。显色弱的样本检测符合率显著低于显色正常标本,χ2=11.9,P<0.01。结论:凯普基因芯片法检测HPV16、18亚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芯片上相应着色点显色弱,可能导致检测结果错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 ( 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 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分配病例进入 POBA与 CBA组。介入过程在造影指导下完成 ,球囊扩张前后均进行 IVUS检查。对比造影及 IVUS下术前术后斑块部位质与量的变化。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 :37例 ,共39处病变 ,2 3处进入 CBA组 ,16处进入 POBA组。造影下 CBA组较 POBA组弹性回缩及弹性回缩率小分别为( 0 .18± 0 .0 8) mm vs ( 0 .6 1± 0 .32 ) mm ,P <0 .0 0 1;( 7.5 9± 2 .6 8) % vs ( 2 2 .0 2± 12 .88) % ,P<0 .0 0 1。 IVUS下术前术后血管面积的增大 ,POBA组大于 CBA组 ( 1.30± 0 .6 6 ) mm2 vs( 0 .49± 0 .38) mm2 ,P<0 .0 1;斑块面积缩小 CBA组大于 POBA组 ,( 2 .0 3± 1.2 3) mm2 vs( 1.49± 1.0 0 ) mm2 ,P<0 .0 1;夹层发生率 CBA组小于 POBA组 ,2 6 .1% vs 5 0 % ,P=0 .0 33。结论 :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 POBA使管腔扩大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的被动扩张 (占 5 0 %左右 ) ;相反 CBA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的压缩。 CBA对血管的损伤小于 PO-BA,推测 CBA发生再狭窄率较 POBA低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房间隔起搏方式下心房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对52例置入DDD永久起搏器并以房间隔部位起搏心房患者,进行起搏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描记,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相(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房间隔起搏后Pmax及Pd较起搏前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房间隔起搏方式使心房电活动稳定,有助于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XCL1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4名健康体检者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同时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XCL16和高敏CRP(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A基因型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GG、GA基因型(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等位基因是高hs-CR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95%CI:1.08~2.59,P=0.021);以血清hs-CRP水平中位数(0.91 mg/L)为界定值分为2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hs-CRP>0.91 mg/L组中显著升高(P=0.008,0.036);而血清CXCL16水平与其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16基因A181V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生情况、年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表(IPSS)调查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男性1 048人,年龄30~80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5个年龄段,评估被调查者的LUTS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LUTS发生的情况为:30岁~为347人,平均IPSS评分(2.48±0.38);40岁~为31 1人,平均IPSS评分(3.80±0.53);50岁~为114人,平均IPSS评分(4.78±1.07):60岁~为207人,平均IPSS评分(5.33±0.68);70~79岁为69人,平均IPSS评分(6.80±1.66).其中各年龄组储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0,1.66,2.24,2.57,3.20;排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8,2.14,2.54,2.76,3.59;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78±1.42),(1.84±0.30),(1.89±1.04),(2.03±1.08),(2.07±1.92).不同年龄组男性LUTS发生率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J-T统计量为239743.50,P<0.001),IPSS总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其中储尿期症状比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结论 LUTS症状在成年健康男性中较普遍存在,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LUTS症状越重,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其中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鼍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7.
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止血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股动脉止血贴(V+PAD)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排列表随机入选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其中偶数应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试验组,奇数应用徒手压迫不使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的按压时间、止血后穿刺点的处理、患者卧床姿势、下床活动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出院前穿刺点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激活凝血时间和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压迫时间分别为(7.9&#177;0.5)min和(19.8&#177;5.1)min,卧床时间分别为(6.1&#177;5.0)h和(23.9&#177;0.2)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拔管后即刻均采用床头抬高30&#176;卧位,1h后将床头抬高90&#176;,常压包扎,不制动,所有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试验组有1例比较肥胖的女性发生假性动脉瘤,其余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穿刺处并发症。结论股动脉止血贴止血迅速,效果确切,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发生食管静脉曲张(B组)和未发生食管静脉曲张(A组)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应用氩气刀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C组)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A、B、C3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385±1.7)mg/L、(515±1.8)mg/L、(801±1.5)mg/L]较正常参考值均升高(P均<0.05),且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C组)高于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者(B、A组)(P均<0.05),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高于无食管静脉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1209±1.2)mg/L〗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582±1.1)mg/L],接近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意义,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用于氩气刀凝固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39.
背景: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其中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他汀类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最值得关注,至于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变化未见报道.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传统灰阶成像及虚拟组织学成像,评价氟发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退缩及其成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临床初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至少有1支主要冠脉分支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目测狭窄程度为20%~50%,将其选做目标血管.造影后对目标血管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记录灰阶及虚拟组织学图像.所有患者在检查结束后予以80 mg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比较80 mg氟伐他汀调脂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浓度变化,通过血管内超声灰阶成像及虚拟组织学成像分析斑块体积及成分变化.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轻度病变患者通过80 mg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可以显著增加钙化成分比例,同时显著减少坏死核心成分比例以及纤维脂质成分比例,起到积极稳定斑块的作用.但是患者在治疗后斑块体积增加而管腔体积减小,并没有明显逆转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钙拮抗剂、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高血压病Ⅰ级、Ⅱ级患者,随机接受尼群地平或倍他乐克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尼群地平组治疗后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显著降低,部他乐克组治疗前后血小板Ⅱb/Ⅲa受体有达率无显著变化。结论:尼群地平有拮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倍他乐克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