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93篇
  9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几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采用工程学的方法来构建人体组织及器官的替代品以及介入治疗的器械是目前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材料的选择是其核心。所制备的移植物,至少要能够赖受住移植过程中的各种外力而不至于破碎。故对被作为原料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的常用物质的力学性质进行评价,可以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考察9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作的选材提供力学依据。设计:重复测量试验。单位: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材料: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海藻酸钠、脱细胞猪皮、脱细胞血管、脱细胞猪皮-PLGA的复合体、脱细胞血管-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的复合体以及经改性的壳聚糖和明胶作为考察材料。 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3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流变学实验室完成。制备上述9种材料试件,同时对壳聚糖和明胶进行改性。然后用INSTRON 1011拉伸实验机对其进行拉伸试验。拉伸速度为10mm/min,在应变范围(0.005-0.02)内计算试件的杨氏模量,并获得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主要观察指标:9种材料的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及杨氏模量 结果:①最大应变:脆性依次增大的顺序是:脱细胞猪皮〉脱细胞猪皮-PLGA〉脱细胞血管〉海藻酸钠〉脱细胞血管-PLGA〉胶原〉明胶(P〈0.05);壳聚糖和PLGA的断裂伸长率比其他7种材料高出很多,分别为133%和2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与PLGA复合后,脱细胞血管和脱细胞猪皮的断裂伸长率均变小,即脆性增加。②最大应力:脱细胞猪皮以及与PLGA共混后的最大应力即断裂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且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猪皮的断裂强度也略高于脱细胞猪皮。明胶、壳聚糖和脱细胞血管的断裂强度大体相当,介于7.67-9.51MPa。胶原和海藻酸钠的断裂强度最低,介于1.16-1.40MPa。同时,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血管的断裂强度明显低于脱细胞血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杨氏模量:明胶的杨氏模量及硬度最大,而且远远大于其他各种材料。脱细胞猪皮的杨氏模量及硬度最低。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的硬度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于PLGA相当。除明胶以外,其他各材料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脱细胞血管-PLGA、PLGA、脱细胞猪皮-PLGA、脱细胞血管、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脱细胞猪皮。 结论:①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②与组织来源的材料即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相比,PLGA的韧性较好,强度较低,硬度偏高。③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的力学性质有望通过与PLGA的复合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1%(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老年健康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帮助有健康需求的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参加老年健康俱乐部的368名会员按疾病种类分成3组,包括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和骨关节病组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开展内容及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表,评价俱乐部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会员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会员对俱乐部工作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满意率从89.1%上升到99.2%。结论建立老年健康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促进了老年人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难点和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06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006例造影成功。59例失败,其中13例为穿刺失败,占22.0%(13/59);29例为桡动脉痉挛致无法置入导管,占49.2%(29/59);17例为肱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极度迂曲,导管无法到位,占28.8%(17/59)。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28例,占2.8%(28/1006),其中皮下淤斑21例,局部血肿7例;桡动脉闭塞4例,占0.4%(4/1006)。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脏压塞、脑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主要难点是穿刺置管、桡动脉痉挛、血管解剖变异,主要并发症是桡动脉痉挛和穿刺局部出血。掌握局部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熟悉穿刺和进管的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17例,年龄63.5±7.5岁(47~75岁)。患者术前均行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站立位位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影像学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后凸柔韧度"(站立位LKCA-俯卧位LKCA)/站立位LKCA×100%,根据其指导手术方案。分别比较术前俯卧位加压脊柱全长CT和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得的LKCA、TK和LL。结果:术前站立侧位X线片所测得的LKCA、TK和LL分别是52.46°±15.63°、36.13°±9.55°和33.31°±10.33°,术前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定位像测得的LKCA、TK和LL分别是36.94°±15.69°、28.09°±7.62°和26.99°±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柔韧度(31.6±9.89)%(16.4%~60.6%)。术后2周LKCA和TK、LL分别为18.30°±3.57°、18.23°±6.75°和26.99°±6.75°,同末次随访LKCA、TK和LL分别是20.86°±5.34°、17.92°±6.31°和18.54°±4.7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的LKCA、TK、LL同术前俯卧位脊柱全长CT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加压脊柱全长CT定位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的准确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6 h以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和48 h,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在治疗后3,7,30 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8 h亚低温治疗组在入院治疗后第30天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高于24 h亚低温治疗组(P<0.005).结论①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适当延长亚低温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更好.②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微创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微创组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情况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再出血、血肿残留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切口直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血肿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升高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切开、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固定、椎板植骨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88例颈、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长1~11 cm,平均3.2 cm)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沿关节突内侧2~3 mm切开两侧的椎板,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完整取下,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并在椎板切开部位植骨融合。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次全切除7例。切除椎板数1~5个,平均2.5个。未出现因超声骨刀椎管开窗、钛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中位数3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未见不稳定或畸形,可见植骨融合。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椎管后路切开钛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辅以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6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术中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中游离血管及劈裂肝脏时容易出血,巡回护士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和病情变化,准确评估记录出入量,及时供给手术台上所需物品,着重体位及维持体温的管理。器械护士要在了解手术步骤的基础上,紧跟医生的步伐,严格执行无瘤技术操作。结果 6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顺利完成,术中护理配合紧密。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紫癜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芦丁片、维生素C及钙尔奇(碳酸钙D3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紫癜汤(自拟)口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起效时间、皮疹完全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癜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