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 观察运用化浊解毒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式试验纳入344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消痤方水煎口服,对照组给予维胺酯胶囊口服.均治疗30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一、二、三周末及第30天末进行皮损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在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30天末有效率分别为43.02%、70.24%、88.19%、94.41%;对照组分别是14.19%、31.36%、70.13%、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化浊解毒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低,优于维胺脂胶囊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USP2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92例大肠癌组织中USP2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USP22的表达量逐步上调,USP2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P=0.031)、肿瘤大小(P=0.003)、浸润深度(P<0.0001)、淋巴结状态(P=0.005)及Ki-67的表达(P<0.0001)高度相关。 结论USP22蛋白可作为一种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川芎嗪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浆黏度(PS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100B、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加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服用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对心肺适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09例急性STEMI行PCI术后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心肺适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微循环灌注指标。结果:两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VO2、峰值氧脉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 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血流速度、心肌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服用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适能指标,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增强心肌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针治疗)和对照组(关节腔单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各组均为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值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关节压痛缓解值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ESR、CRP、RF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不良反应较单用复方倍他米松组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与7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职业、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纤维蛋白水平、胆固醇、家族史,复发次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中男:女之比为3.17:1,对照组为1.08:1,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年龄分布、平均年龄、职业分布、饮食习惯、嗜烟、酗酒、体育锻炼、家庭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中高血压63例、高胆固醇血症39例、高血糖38例、高纤维蛋白44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35例;对照组中高血压27例、高胆固醇血症13例、高血糖11例、高纤维蛋白23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10例。两组同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纤维蛋白水平、颈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形成等是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只有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原发病,才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左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进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46例左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术中结肠减压灌洗和术前应用从日本引进的经肛门肠梗阻导管进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Ⅰ期切除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发生,治愈出院。结论左侧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经严格掌握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处理,Ⅰ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完全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Dukes D期直肠癌的转移分布、预后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1979-05/2003-08我院诊断为DukesD直肠癌并行手术干预治疗的患者301例,运用Log-rank和Kapla-Meier检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直肠癌的类型分布及预后.结果:Dukes D期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32.50±3.22 mo,1、3、5年整体生存率为64.61%、26.40%和15.15%;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和手术方式影响患者的预后;行单纯造瘘的病例占32.56%,姑息性手术的病例占67.44%,且行姑息性手术者生存显著获益(P=0.0158);伴有腹膜种植的病例占10.29%,伴有局部浸润的病例占32.55%,伴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占40.53%,术中伴有复合转移(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转移类型)的病例占16.61%,其预后无差异(P=0.4122);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占所有病例的51.4%,占所有远处转移患者的84.23%,平均生存时间为32.50±3.22 mo,行根治术者的生存时间相对较长.结论:Dukes D期直肠癌中,各种转移类型的病例预后无差异,手术切除原发灶可助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9.
241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241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0个月;5年总生存率45.1%,其中Ⅰ期患者75.2%,Ⅱ期48.1%,Ⅲ期21.3%,Ⅳ期8.8%.按照不同的直肠癌诊断时间,患者的5年生存率1976-1986年段为41.2%,1987-1996年段为43.0%,1997-2003年段为49.1%,显示生存率逐步升高(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性质、肿瘤大体、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肠梗阻和TNM分期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x2变化值),肿瘤大体类型(68.744)、肿瘤浸润深度(81.344)、淋巴结转移(42.951)、肠梗阻(37.856)和TNM分期(85.329)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以TNM分期x2变化值最大.结论 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在逐年改善;TNM分期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许多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发现,lncRNA表达量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促进肿瘤作用lncRNA和抑制肿瘤作用lncRNA,lncRNA普遍高表达于实体肿瘤内部,是参与肿瘤侵袭、增殖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且与肿瘤预后有关。本文介绍了目前lncRNA的研究现状,着重讲述了当前研究较为透彻的几个lncRNA(如:HOTAIR、H19、MALAT-1、LincRNA-p21、GAS5等)的功能及其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提示调控lncRNA表达量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