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MWH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于再灌注前5min尾静脉注射LMWH,1.5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各组缺血90min再灌注3、6、12、24、48h点NF-κB p65表达、MPO活性变化,并进行脑含水量检测、TI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假手术组及IR组的未缺血侧大脑半球可见少量NF—κBp65表达于胞质,再灌注后NF-κB p65表达发生核移位,于胞核表达增加,再灌注12h达高峰;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能减少NF-κB p65的核移位(P〈0.05);②再灌注12h后,MPO活性升高,于24h达到高峰;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能减少MPO活性(P〈0.05);③与IR组比较,LMWH治疗组脑含水量较IR组减少,脑梗死体积较IR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MWH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IR组;⑤假手术组、IR组和LMWH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胛)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NF-xB活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反应级联反应。LMW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NF-κB p65活化和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且对凝血指标胛和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吴祥雄  刘开祥 《华夏医学》2021,34(2):195-19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致死、致残率较高,尤其是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更凶险.机械取栓术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再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减少致残、致死率.尽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佳.笔者就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陈梅玲  沈岳飞  李清华  刘开祥  曾爱源  林小慧 《重庆医学》2011,40(22):2185-2187,2190,21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NSCs,第2代NSCs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20 ng/mL GDNF进行诱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检测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率。结果各诱导组均表达TH mRNA。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表达巢蛋白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DNF诱导组TH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10、20ng/mL GDNF诱导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5 ng/mL GDNF诱导组(P<0.05),10、20 ng/mL GDNF诱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新生鼠脑组织分离出NSCs。不同浓度的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GDNF浓度从10ng/mL提高到20 ng/mL时TH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4.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息者的生活和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壮族和汉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脂蛋白α[LP(α)]、纤维蛋白原(Fib)、抗心磷脂抗体(ACLA)水平变化及差别。方法共检测AIS患者116例,其中壮族42例,汉族74例。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33例(壮族12例、汉族21例)、非腔隙性梗死组83例(壮族30例、汉族53例),正常对照组54例(壮族20例、汉族34例)。分别测定LP(α)、Fib和ACLA水平。结果AIS组血清LP(α)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者无相关性(r=-0.067,P〉0.05);壮族与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民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腔隙性梗死组与腔隙性梗死组血清LP(α)和ACL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而血清Fi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α)、Fib和ACL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增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及梗死面积有一定意义。上述指标在桂北地区壮族与汉族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6.
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评价疗效。方法总结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优2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3%。结论股骨近端蛇形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小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在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及周围血清中IL-6含量,常规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干预组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能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及血清中IL-6含量(均P<0.05),并使脑组织神经细胞破坏的程度下降.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以大剂量组为优),其作用机制与降低IL-6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3组,每组15只.分别建立I/R组、LpostC组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该基础上建立LpostC组的肢体缺血后处理模型.于造模后24 h分别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蛋白表达.结果 S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Lpost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低于I/R组(均P<0.05);S组脑组织无病理学改变,I/R组呈急性缺血性改变,LpostC组病理学改变轻于I/R组;I/R组、LpostC组的Nrf2和SOD1蛋白表达均高于S组,且LpostC组高于I/R组(均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上调大鼠Nrf2和SOD1蛋白表达,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CIRI.  相似文献   
109.
神经病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与内科、外科、解剖学、病理生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因为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神经内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而课时相对较少,成为临床教与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建立神经内科网络互动平台,促进神经内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或许是一种有益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应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斑块组TT基因型(35.8%比17.0%)及T等位基因频率(58.6%比40.4%)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2.42±11.04μmol/L比17.89±5.96μmol/L,P<0.05)。各组内MTHFR 677TT纯合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0(95%CI 1.034~1.301),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