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对患者月经及性激素水平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09年8月行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剔除术105例资料,按止血方式分为缝合组(镜下缝合止血47例)和电凝组(双极电凝止血,输出功率40-50w,58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月经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血测定17B-雌二醇(E,)、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与电凝组相比,缝合组手术时间长[(65.2±23.7)rainvs.(40.6±20.5)min,t=5.701,P=0.000],出血量多[(105.2±30.3)mlvs.(65.6±25.4)ml,t=7.285,P=0.000]。电凝组和缝合组各有2例和1例出现卵巢功能早衰(x^2=0.000,P=1.000)。2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E2、FSH和L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6个月,2组相比,电凝组E: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更显著[E:缝合组(341.5±43.8)ng/L,电凝组(246.5±52.5)ng/L,t=9.917,P=0.000;FSH缝合组(6.99±2.32)U/L,电凝组(9.05±2.61)U/L,t=-4.249,P=0.000;LH缝合组(11.33±3.11)U/L,电凝组(15.83±3.50)U/L,t=-6.891,P=0.ooo3。结论从术后激素测定的方面比较,腹腔镜下卵巢的缝合止血法和电凝止血法,在术后早期(3个月内)对卵巢功能的损害相近,但在6个月后,缝合止血法较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小。  相似文献   
82.
盆腔手术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短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是否适合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方法:64例有盆腔手术史行TLH的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80例无盆腔手术史行TLH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6±26.1)min和(84.3±26.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8±24.0)ml和(43.9±24.7)ml;术后平均住院(8.7±3.7)d和(8.5±1.6)d;手术后血红蛋白改变量分别为(-6.2±8.8)g/L和(-6.2±8.0)g/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9±0.6)d和(1.8±0.7)d;术后平均体温第1天分别为(37.0±0.3)℃、(37.0±0.4)℃,第2天分别为(36.8±0.4)℃和(36.8±0.3)℃,第3天分别为(36.7±0.2)℃和(36.7±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两组均有1例术中发生膀胱损伤(P0.05);次要并发症:研究组1例不明原因发热,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肠道感染,1例不明原因发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可行TLH,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术前应行详细的妇科检查,选择盆腔粘连较轻的病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新的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特异性上调表达基因的分析,探讨宫颈癌发生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种新发现的宫颈癌组织特异性上调表达候选基因,设计 mRNA 特异性引物,对25例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22例宫颈内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和25例宫颈炎组织 RNA 进行半定量 RT-PCR 鉴定。结果 CSCC 与宫颈炎组织比较, SHISA2、SIX1、果蝇同源盒基因(DTL)、桥粒芯糖蛋白-2(DSG2)、NUP62CL 和胞嘧啶脱氨酶(APOBE63B)6种基因的 mRNA 水平均有差异(P <0.05);CSCC 与 CINⅡ~Ⅲ比较,SHISA2、SIX1、APOBEC3B 和 DSG24种基因的mRNA 水平有差异(P <0.05),而 CINⅡ~Ⅲ与宫颈炎比较,只有 SHISA2基因的 mRNA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HISA2、SIX1、DTL、DSG2、NUP62CL 和 APOBE63B 6种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成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干预不同时间对环磷酰胺诱发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5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先预防用药3 d,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补肾生血药,其余组灌胃蒸馏水。第4~6天造模,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同时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其余组给药同预防用药,分别持续到造模后第10天、第12天、第14天。收集小鼠骨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10 d、12 d、14 d骨髓细胞周期,12 d、14 d骨髓细胞CD34+率;造血祖细胞培养法观察10 d、14 d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量。结果细胞周期分析,10 d时造模各组明显阻滞在G0/G1期、S期、G2/M期(P<0.01),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则明显阻滞在G0/G1期、G2/M期(P<0.05,P<0.01);12 d时细胞周期阻滞解除,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明显由G0/G1期进入到G2/M期(P<0.05)。CD34+率,12 d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集落计数,10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BFU-E数量明显增加(P<0.01);14 d时补肾生血药高剂量组CFU-E、BFU-E数量明显增加(P<0.01),补肾生血药低剂量组CFU-E、BFU-E、CFU-GM数量明显增加(P<0.001,P<0.01)。结论对于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应用补肾生血药干预14 d时能发挥较明显的促骨髓细胞增殖作用,表现为促进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刺激红系、粒-巨系造血祖细胞增殖,提升造血干/祖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组(>65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29~64岁)的临床资料,两组分为3种术式:A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B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盆腔淋巴结切除),C术式(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分别比较了3中术式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器官损伤和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出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种术式手术时间分别为(65.1±22.1)、(117.4±31.2)、(132.0±24.4)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0±25.8)、(60.0±24.4)、(65.0±27.9)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术中无重要脏器损伤。术后恢复各指标中,3种术式中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28.0±5.9)、(30.0±7.9)、(38.0±3.4)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0±1.2)、(8.0±1.9)、(9.7±1.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技术熟练、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及术中术后加强监护的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6.
腹腔镜下大子宫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LTH)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子宫≥孕12周行LT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手术时问、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等各方面的指标与同期随机选择的120例子宫<孕12周行LTH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112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85.2±25.6)min,与对照组(50.0±10.5)min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出血量出血量相比[(65.1±24.9)mL:(60.2±20.1)mL],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恢复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孕12周的LTH在选择合适病例、掌握手术技巧的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其危险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7.
目的:血清蛋白组学在肿瘤标志物的筛查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双向荧光差异电泳联合质谱技术,寻找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相关的血浆蛋白候选肿瘤标志物。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血浆标本(慢性宫颈炎患者22例,宫颈癌早期患者26例),制备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样品,通过蛋白质双向荧光差异电泳技术分离与鉴别分析,筛选出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早期患者两组间血浆差异表达的蛋白位点,运用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功能识别分析。结果:确定了宫颈炎和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浆低丰度蛋白质组差异荧光电泳图谱,筛选出43个差异表达蛋白位点,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16种蛋白质,在宫颈鳞癌早期患者血浆中有7个蛋白上调表达、9个蛋白下调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涉及的通路主要有补体和代谢相关蛋白和酶类。结论:本研究针对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及官颈炎患者,展开血浆低丰度蛋白组表达水平的研究,鉴定出多种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变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汉族妇女宫颈鳞癌(以下简称宫颈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研究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探讨基因表达谱技术在筛查宫颈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含有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3例临床手术切除的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及自身部分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3例汉族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46、103、592条,主要涉及免疫相关基因、代谢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三组样本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条,均为表达减少(下调)的基因为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结论 运用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能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的筛选子宫颈鳞癌相关基因,并有效地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9.
1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定义和分类 1991年德国医生Semm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LH),此后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手术器械的设计、应用和手术医生技巧提高的同时得到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90.
超声刀是一种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手术器械,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刀头的振荡摩擦产生热能作用在组织上,具有凝血和切割同时完成、刀头温度低、侧向热传导小、无电流刺激等特点。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一些关键技术操作上有独特优势,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了术后的一些并发症。超声刀引起的输尿管或肠管的损伤,仍然按照热损伤的原则进行防治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