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21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406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胃扭转属现代医学病名,包含于祖国医学的胃病、胃脘痛,肝胃气痛等范畴内。其主要症状系上腹部胀满、疼痛、或痛近心窝,故又有心腹痛或心痛之称,(勿与真心痛相混)祖国医学认为胃扭转多因气滞、郁结,肝气犯胃,脾胃虚寒、饮食不节等所致. 我院从1984.10—1989.10共治疗本病72例,除2例急性胃扭转手术治愈外,其余70  相似文献   
152.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塑型、横向成篮、篮外填塞、分部填塞及瘤颈重塑型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迅速继续填塞动脉瘤是处理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辅以抗凝及“3H”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的关键。对于特别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无法单纯采用GDC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支架选择,防止支架移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确切疗效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3.
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双束腘绳肌肌腱,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为17 ̄42岁,平均32岁。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PCL。3股半腱肌肌腱在屈膝15° ̄30°位拉紧、固定,重建前外侧束;3股股薄肌肌腱在屈膝60° ̄70°位拉紧、固定,重建后内侧束。结果24例患者术后随访6 ̄19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无疼痛,无创伤性关节炎。后抽屉试验、反向Lachman试验、胫骨结节塌陷征和反向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2.7±6.4)分,较术前(49.4±9.3)分有显著提高(t=3.12,P<0.01)。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6.7±1.4)分,较术前(3.2±0.9)分有显著提高(t=3.13,P<0.01)。结论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PCL能够较好的重建膝关节在不同伸屈角度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螺钉为PCL重建的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54.
新形势下乡镇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乡镇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模式。方法对不同管理模式的乡镇计划免疫工作比较分析。结果乡集中式接种管理模式有优势。结论应推广乡集中式接种管理模式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5.
患者女 ,37岁。因脑外伤后左眼失明 17年 ,头痛、颅内杂音 2年入院 ,2年前在外院经血管造影诊断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并经左侧颈外动脉途径对供血支行颗粒及NBCA胶的栓塞治疗 ,治疗后症状有短期改善 ,但随即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左眼失明 ,眼球活动障碍 ,左侧瞳孔 >右侧瞳孔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正常 ,左侧视神经乳头萎缩 ,左侧眼球及颞部听诊为收缩期增强的吹风样杂音 ,右侧轻度结膜充血水肿。入院后进行了DSA检查 ,显示左侧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双侧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都有分支供应 ,左侧海绵窦扩张成…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病人的临毒资料,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9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X刀治疗52例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治疗周边剂量10Gy—20Gy,平均13Gy。随访方法为临床检查和头颅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治疗后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1例(1.9%),局灶性癫痫发作2例(3.8%);影像学显示无症状性瘤周水肿较术前明显12例(23.1%)。影像学随访40例(76.9%),时间3月—92月,平均23月,肿瘤体积缩小18例(45.0%),无变化22例(55.0%)。结论 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8.
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 2 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术中出血者予弹簧圈继续栓塞 ,发生术中血栓形成者予尿激酶溶栓。 3 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均同次手术治愈。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160例 ,>90 %闭塞 5 6例 ,<90 %闭塞 4 6例。术中因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闭塞 10例 ,术后脑梗死 16例。术中发生血栓形成 3例 ,经溶栓后恢复通畅。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 ,植物生存 1例。随访 190例 ,3~ 6个月行DSA/MRA复查 ,动脉瘤复发行 2次栓塞 8例 ,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 ,其余治疗结果稳定。结论 GDC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采用微导管 /微导丝辅助技术可提高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9.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期间共收治颅脑损伤789例,其中19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24.8%。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2例,女64例,年龄在9~83岁,平均年龄38.6岁,GCS评分3~15分。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上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危险因素及预后。资料与方法系统地回顾性分析78例(80枚)经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男29例,女49例,年龄15.75岁,并将其分为A(介入栓塞42例)、B(开颅夹闭36例)两组,平均年龄A组为6l岁,B组为57岁。结果开颅夹闭治疗36例,1例重残,1例死亡;介入栓塞治疗42例,2例重残,无死亡病例;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下两组治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能处理形态各异和手术不能达到部位的动脉瘤,而大脑中动脉三分叉处宽颈或巨大动脉瘤开颅夹闭则优于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