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用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人羊膜的方法,行自体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的兔眼。方法:制作10只兔右眼于细胞缺乏的模型,取其中7只兔的左眼上方角膜缘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在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1个月后,手术切除10只兔受伤眼角膜表面被覆的新生血管膜和结膜上皮,7眼接受了含自体培养上皮细胞的羊膜移植,另3眼仅移植无上皮细胞的羊膜。结果:1周后原代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融合,传代至无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继续生长2~3周,角膜上皮细胞可牢固的附着于羊膜上。移植了含有角膜上皮细胞的羊膜的兔子,术后早期都形成了角膜上皮化,并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再生,而接受羊膜移植的兔子,术后又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结论:利用无上皮细胞的羊膜作为载体,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并自体移植可以恢复角膜上皮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52.
谢平  刘庆淮 《医学综述》2004,10(8):449-451
血管生成是人和动物发育、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基本过程包括:基底膜上酶的降解,内皮细胞趋化、移行、增殖,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互作用,管腔结构的形成。生理状况下,血管生成受到严格地控制,当正负调节失衡时,则会出现病理性血管生成。迄今已证实有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尤为突出。本文就VEGF和TGF-β在血管生成中的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性研究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01/2017-12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对照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017-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联合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mo,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联合组CMT小于对照组(P<0.001)。术后6mo内,联合组中2眼(11%)高眼压、1眼(6%)黄斑水肿;对照组1眼(6%)高眼压,1眼(6%)黄斑前膜,1眼(6%)玻璃体积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1.000)。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黄斑中心区厚度。  相似文献   
54.
30例(30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接受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运用角膜内皮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的变异系数(CV=SD/mean)、细胞密度(细胞数/mm^2=1000/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出现率。经统计学处理,测定值术前及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术中未切除晶体及术后眼压正常时,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对角膜内皮无影响。  相似文献   
55.
经瞳孔区硅油取出术并联合白内障摘除术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瞳孔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6例患者采用角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瞳孔区硅油取出术,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所有眼顺利取出硅油,并全部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视力提高至0.01-0.15,结论:经瞳孔区的硅油取出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的,有效的,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6.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临床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致盲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类患者经常继发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其中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功能损害的首要原因,长期持续的黄斑病变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一些药物与激光的联合疗法,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较好的疗效;但是BRVO确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手段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7.
角膜缘干细胞培养后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艺  刘庆淮 《医学综述》2004,10(11):645-647
角膜上皮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为保持上皮的完整性.其表层细胞不断更新,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以取代脱落细胞。1986年Schimer等通过研究首次明确指出角膜缘干细胞位于约1.5mm的角膜缘环形区域内的上皮细胞基质层内。此处的Vogt栅栏内的网状嵴上皮被认为是干细胞储存所。研究表明,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的源泉。角膜缘缺损或角膜干细胞的丧失将导致角膜表面顽固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ST)、黄斑容积(CV)、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CAT)的变化。方法接受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且无手术并发症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irrus HD-OCT)检查,观察CST、CV、CAT的情况。结果所有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5~1.0,均较术前提高,眼底镜检查未见黄斑的临床显性水肿,术前及术后1 d、1周及1月进行HD-OCT检查,所有术眼黄斑视网膜形态无明显异常,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术后1 d、1周的CST、CV、CAT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月的CV、CAT较术前增加(P均〈0.05),CST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无明显并发症的自闭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引起黄斑厚度及容积的增加,CAT、CV的检测可比单纯CST的检测更早、更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厚度增加的情况,但所有患者黄斑厚度的增加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及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例局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无效的PC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CVA和CRT均改善[0.18±0.06 vs.0.62±0.11和(730.80±42.66) μmvs.(245.80±18.54) μm](P<0.01).随访5-12个月,未见复发,亦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CME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目前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年来在遗传、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遗传易感机制研究发现AMD有一定的遗传性,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AMD,家族史和晚期AMD之间具有显著关联,补体因子H(CFH)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