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病例:患者,女,52岁。失眠约6年,持续口服艾司唑仑片(生产企业及批号不详)每日1片约5年,现维持4~5d口服半片改善睡眠。2009年2月患者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Y-GT128U·L-1,TBil23.2μmol·L-1,予以保肝药治疗约2月,复查肝功能有所好转,未继续治疗。后每年多次检查肝功能稳定,自觉无不适,未重视。  相似文献   
8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癌平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消癌症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C18分析注柱: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进样量在0.02~1.0p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7%,RSD1.17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姜黄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分类学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来源的34个姜黄属植物样本中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的聚类谱系图。结果化学成分聚类分析表明该34个样本按照不同类别可明显划分为3类,展示了姜黄属不同分类群不同部分不同产地的化学差异及不同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结论姜黄素类化合物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含量可作为姜黄属植物的鉴别及药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抗肝炎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阐析中医药在肝炎药物治疗中的特色、优势、存在问题以及抗肝炎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抗肝炎中药品种众多,但多数疗效尚不够稳定或确切。随着人们对肝炎疾病认识的深入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揭示,中药将在防治肝炎疾病特别是抑制肝炎病毒复制,改善病人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五味沙棘散中的栀子苷。方法:大孔吸附脂预处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栀子苷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0.13-1.3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62.8085X 39.9776,r=0.9997,加样回收率98.27%,RSD1.10%。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小柱富集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栀子苷,可排除其它成分对高效液相色谱的干扰。  相似文献   
86.
目的: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五味沙棘散中的栀子苷。方法:大孔吸附脂预处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栀子苷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0.13-1.3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562.8085X 39.9776,r=0.9997,加样回收率98.27%,RSD1.10%。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小柱富集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栀子苷,可排除其它成分对高效液相色谱的干扰。  相似文献   
87.
21世纪抗肝炎中药研究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炎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国内外用于肝炎治疗药物众多。从品种数量上看,中草药及其制剂一直占我国肝炎治疗药物的相对优势地位;但从临床疗效、品种销量和附加值看,中草药及其制剂又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这种不相称的局面,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提示中医药在抗肝炎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或误区。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持续  相似文献   
88.
患者,女,73岁,因“恶心,尿黄,反酸,食欲、睡眠稍差”等入院。2011年8月3日开始服用泮托拉唑钠(厂家与批号不详)160 mg.d 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外院检查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 BiL)28.5 μmol•L-1,总胆红素(T BiL)53.8 μ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 259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 278 U•L-1,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给予水飞蓟宾胶囊、亮菌口服液治疗,复查肝功能:D BiL 8.3 μmol•L-1,T BiL 21.7 μmol•L-1,ALT 694 U•L-1,AST 341 U•L-1,碱性磷酸酶(ALP)133 U•L-1,γ 谷氨酰转肽酶(GGT)232 U•L-1,加用护肝宁片口服,患者小便颜色仍较深,间断恶心,于2011年8月11日就诊我院,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89.
本文报道4例均为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低,比较容易被忽视,也容易与普通药物性肝炎混淆。应重视这一类型的药物性肝损害,尽量避免严重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1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8岁。既往多次因咳嗽诊断为"支原体肺  相似文献   
90.
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叶黑柴胡茎叶总黄酮(TFA)对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比较正常组与小叶黑柴胡给药组的碳粒廓清指数;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20 mg.kg-1)诱发小鼠免疫肝损伤模型,观察血清ALT和AST,并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组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FA高、中、低(300、150、75 mg.kg-1)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廓清指数K值(P<0.05)和校正廓清指数α值(P<0.01);能降低小鼠免疫肝损伤模型的ALT和AST活力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TFA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TFA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使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