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 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8年。术后3 d伤椎前缘压缩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obbs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3例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张惠城  刘展亮  杨志发  杨永迁 《骨科》2015,6(4):210-212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广大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LSS患者,恢复其正常的劳动能力和生活状态,减轻患者疼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旨在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仍需进行手术[3]。传统的腰椎后部结构广泛切除术尽管能充分减压,近期疗效好,但是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再狭窄,远期疗效不理想。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对48例LSS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TE)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探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13例复杂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统计骨折的分型、手术方法、手术时闻、并发症、骨折愈合率。结果 113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FN)36例,动力髋螺钉(DHS)38例,Gamma钉39例,手术时间1.8h(1.5—3h)。术中出血量平均300ml(150—500m1)。113例中骨折愈合109例,3例延迟愈合,骨不愈合1例,愈合率96.4%。髋内翻9例(7.9%),退钉6例(5.3%),髋关节疼痛8例(7.1%)。结论 粗隆闽粉碎性骨折是较难处理的骨折,单独应用Gamma钉、PFN及DHS均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的稳定性,须辅助固定大粗隆骨折块。术后辅助外固定及避免过早负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小腿下端、足跟及足背、足底创面的修复办法。方法:应用蒂在远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创伤14例,慢性溃疡4例,瘢痕2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2cm,最小6cm×6cm。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覆盖,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年,皮瓣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满意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程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 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相似文献   
58.
59.
<正>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石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1]。脊柱痛风石是尿酸结晶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内形成的痛风石,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2],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且特异性低,早期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易与其他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3]。因此,本文报道1例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两种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155例,其中应用克氏针加钢丝治疗60例(I组);应用钢板固定95例(Ⅱ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5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2个月。Ⅰ组和Ⅱ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Ⅱ组的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Ⅰ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Ⅱ组,但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Ⅱ组。结论锁骨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优缺点,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固定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段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及经济实用等优点,虽然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通过准确的把握适应证和规范的操作可以弥补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