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索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死亡者中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6年HIV/AIDS死亡者的死亡时间、死因及相关医疗信息,采用CoDe编码系统归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年内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888例死亡,死因以机会性感染居首位(35.47%,315/888),其次以吸毒过量、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非艾滋病相关性肿瘤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确证时年龄越大(OR> 1,P <0.05)、性传播(OR=1.907,95%CI=1.174~3.096)、来源于医疗机构(OR=8.494,95%CI=3.463~20.834)和自愿咨询(OR=5.412,95%CI=2.112~13.870)、最近1次CD4+T值≤200个/μL(OR=4.189,95%CI=1.352~12.981)和未做CD4+T检测(OR=2.527,95%CI=1.007~6.344)、未得到关怀救助(OR=4.935,95%CI=2.991~8.143),未做抗病毒治疗(HAART)(OR=2.521,95%CI=1.573~4.040)更容易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死因为机会性感染(OR=5.128,95%CI=1.965~13.383)、艾滋病相关肿瘤(OR=7.610,95%CI=1.535~37.731)、非艾滋病相关肿瘤(OR=4.184,95%CI=1.312~13.383)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的风险较高。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由1999—2007年的49.34%下降到2014—2016年的39.74%。结论历年死亡者中死于确证后1年内的占比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者在1年内死亡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性降低确证后1年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 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 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 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 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 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3.
裴慧  赵娴  李悦  张朴  刘小春 《河北中医》2021,43(11):1928-1932
产后尿潴留(PUR)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导尿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盆底肌功能锻炼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有内治、外治,内治主要是中药口服,外治包括针灸、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等.我们通过查阅整理文献,总结近年来临床治疗PUR的方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探讨提高诱导效率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20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实验材料:成年昆明小鼠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科学部提供(机构许可证号:96021),经自然交配怀孕。小鼠胚胎干细胞129×1/SvJ细胞系,购于ATCC公司。实验方法:取孕12.5~14.5d的胎鼠,制作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扩增胚胎干细胞。将饲养层上扩增后生长状态好的胚胎干细胞以0.25%胰酶消化,小心吹打成单个细胞悬液,以差速贴壁法将饲养层细胞去掉,按1×104L-1胚胎干细胞悬液悬滴在细胞培养皿的盖上,每滴10~20μL,不换液,3d后形成拟胚体,培养液为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胚胎干细胞培养液。挑选状态好的拟胚体分3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诱导的细胞是否为内皮细胞。结果: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生长观察:3组中拟胚体贴壁后第2天,胚体均略摊开,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出现,第3,4天有许多卵石样细胞产生,至第6天开始出现由卵石样细胞构成的管状结构,自胚体向周围呈辐射状生长,渐呈网状,诱导时间约2周。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中产生的管样结构的拟胚体数较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多(44.67±3.88,28.17±6.08,33.00±2.68,P<0.05)。②RT-PCR法检测基因mRNA水平:3组基因表达的扩增片断分别为1086,733,265bp,与DNAmark相比较,条带位置相符。③扩增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Ⅷ因子抗体反应显示阳性。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均能诱导胚胎干细胞为内皮细胞,两者合用有可能提高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85.
痹肿消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痹肿消汤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动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论证痹肿消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04-10/2006-05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痹肿消汤组44例和甲氨喋呤组42例。痹肿消汤组用痹肿消汤(白花蛇舌草15g,丹参15g,苡米30g,骨碎补15g,络石藤20g,肿节风30g等共16味药,购自湘雅医院中药房;常规煎汤,药液浓度为1.038g/mL)治疗,2次/d口服,每日1剂。甲氨喋呤组选用甲氨喋呤(20mg,1次/周,配以等量叶酸口服)和尼美舒利片(0.1g,2次/d)联合用药,均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握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评定按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标准。采用改良Barthe1指数分别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内容10项,包括洗澡、修饰各5分,进餐、穿衣、用厕、可控制大便、可控制小便、上下楼梯各10分,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各15分。结果: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痹肿消汤组的患者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双手平均握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甲氨喋呤组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0.05),但痹肿消汤组明显优于甲氨喋呤组(P<0.01~0.05)。结论:痹肿消汤和传统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慢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痹肿消汤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为17例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平均(61.3±8.5)岁,空腹血糖平均(10.7±2.5)mmol/L。结果:17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72±1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5.6±42.3)ml,术后平均住院(5.6±1.1)d,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只要掌握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充分评估与准备,术中加强监测及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并做好中转开腹的准备,术后预防并发症,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条件,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怀孕12.5d的昆明小白鼠1只,断颈处死,取其胚胎,培养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常规复苏ESC后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悬滴-悬浮法制备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将EB分两组:实验组加入含有3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50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1μmol/L激活素受体样激酶选择性抑制剂的EB培养基;对照组只加入EB培养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诱导细胞vWF和CD34的表达,验证细胞性质。结果原代MEF生长迅速,第3天细胞融合达90%左右,细胞呈长梭形,有少量侧支,细胞核饱满,有2~3个核仁,细胞排列紧密。传至3~5代,细胞呈多角形,胞浆饱满,有3~4个核仁,细胞表面分泌较多细胞颗粒。ESC在饲养层上保持未分化状态,细胞团形态呈鸟巢样,边缘平整,单个细胞体积小,折光性强,核质比高,增长速度快。悬滴培养3d的EB肉眼可见,再经悬浮培养3d后,形成较大的透亮EB;EB贴壁后第2天,球体略摊开。实验组第4~7天,EB周围有许多圆形细胞产生,第10~14天,可见由大量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自EB周围生长;对照组EB周围未见血管样结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EB周围大量vWF染色阳性细胞,RT-PCR检测到vWF和CD34的表达。结论ESC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有可能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大量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8.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是风邪兼夹它邪,或兼素体虚弱致经络失养发病。根据病程分为进展期和稳定期,运用针刺分期对其疏通,通行局部经脉引邪外出; 进展期以循经远道合谷、太冲穴为主,面部阿是穴为辅,主穴用巨刺透达法,面部浮刺法; 稳定期应用甲乙组穴位,巧用对穴透刺,交替使用循环针刺; 根据病因辨证分型用穴; 体虚者主以药扶助正气,方用牵正散加减。国医大师郭诚杰重视患者日常调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发三方面防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现总结郭诚杰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病例全死因,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4 445例HIV感染/AIDS病例纳入队列,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2(IQR:2.1~9.1)年,其中1 054例死亡,机会性感染为主要死因,其次为吸毒过量、其他心血管疾病,全死因死亡率为4.00(95% CI:3.76~4.25)/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7.83(95% CI:15.81~19.86)年,第1、5、10、15、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9、0.78、0.65、0.46、0.26。Cox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423倍,30~、40~、50~和≥60岁年龄组分别是15~岁年龄组的1.677、2.171、3.096、5.150倍,其他民族是汉族的1.170倍,离异或丧偶是未婚的1.214倍,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和其他传播分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的1.769、3.326、2.532倍,样本来源为婚/孕/产检、监管场所、医疗机构检测和其他检测分别是主动咨询检测的0.575、0.432、1.413、0.591倍,现阶段病程为HIV感染者是AIDS患者的1.561倍,基线CD4+T细胞在200~、<200个/μL和不详组分别是≥500个/μL组的1.363、2.180、3.638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是已接受ART的10.410倍。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同时注重非艾滋病相关死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延长HIV感染/AIDS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0.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腹部无瘢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若能实施阴式手术,尽量以实施阴式手术为宜"这是国内外妇科专家达成的共识。尽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经阴道途径,但对于国内外大多数医院而言,腹式全子宫切除仍占较大比例。影响TVH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医生的经验及阴式手术水平,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对解剖平面不熟悉,基于对出血和膀胱损伤的担忧,结合TVH的手术视野小、操作技术要求高,更阻碍了阴式手术的发展。综述TVH中涉及的解剖学知识,旨在为经阴式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为更好地推广阴式手术提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