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对最近5-8年来国内外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试图使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调控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机制的研究方面有所发现,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更多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对电针内关、针药并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针药组(20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VCG[QRS/T(F、H、RS)]、HRV(HF、LF/HF)值的变化.结果 (1)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药物组;(2)在降低T(H)、T(RS)值及升高HF,改善LF/HF等方面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3种不同方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改变,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LF/HF,升高HF;但针药组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针药结合治疗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73.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初医学的代表作,其内容广博,影响甚远。其中的灸法内容,代表了唐以前及当时灸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针灸的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备急千金要方》的论灸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4.
彭亮  杨舟  文琼  刘密  常小荣 《中医杂志》2013,(4):345-348
介绍了目前艾灸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现状,重点从艾灸对胃运动、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胃黏膜血流量以及热休克蛋白调控几个方面探讨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75.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密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63-6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明显下降、血清IL-1β含量降低、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其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7.
彭亮  杨舟  文琼  刘密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5-1116
灸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艾灸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艾灸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2只.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之前,艾灸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行艾灸预处理8d.酶联免疫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TG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胃黏膜EGF、TGF-α的含量及EGF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预先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可上调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EGF、TGF-α的含量及EGFR表达,可能与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鼻敏片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采用卵清蛋白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鼻敏片及对照品进行处理,比较观察处理前后鼻部症状评分结果、鼻分泌物涂片和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并取鼻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比较各组鼻黏膜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p,SP)和NGF(神经性因子,Nerve gracth factor,NGF)的表达活性差异。结果鼻敏片处理组大鼠鼻部症状减轻,P物质和NGF含量降低,症状表现与P物质和NGF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P物质、NGF含量的异常变化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影响NGF、SP的含量水平,鼻敏片可以减轻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80.
平乐正骨内治法以八纲、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骨伤的轻重、缓急,素体强弱,伤病新久,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源,探析平乐正骨的辨证论治学术渊源,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平乐正骨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