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早饱、呕吐、腹泻及排便困难等[1],包括成人和儿童共8大类、45种疾病[2-3]。由于FGIDs发病机制复杂,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病特点,而且同一种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也不同,而且还存在着重叠症和病症转换现象,因而即使将促胃肠动力剂与内脏感觉调节剂、抗焦虑  相似文献   
102.
从温补学说的形成;温补乃治虚之本;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法;温补中阳、脾胃之要;温、通、疏三法的灵活应用等5个方面,对艾灸温补作用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和探源。希望对今后能更好的研究和探讨艾灸温补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观察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艾炷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艾炷灸组(AS模型+艾炷灸),西药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通过高脂饲养加免疫损伤的方法建立AS模型,并且艾炷灸组和西药组施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喂饲16周后检测血脂指标(TG、LDL-CH),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炷直接灸组和西药组TG、LDL-CH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内皮细胞形态较正常,内弹力膜连续,中膜平滑肌细胞基本正常。[结论]艾炷直接灸有较好的调节血脂代谢、抗AS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中药吸入剂型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用药方式之一,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吸入剂型的毒理和药理研究的给药控制目前是一个难点。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组合动式气体烟雾吸入染毒装置(专利号201120101911.5)的设计和应用,其包括换气系统、循环系统、毒气发生装置、气流调节装置及温湿度测控系统等。该装置符合染毒的实验要求,气流稳定,毒气分布均匀,观察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且可以进行多组染毒实验,简单合理、经济实用,从而也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本装置同时亦为吸入染毒装置设计制造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艾灸促进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及细胞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每组12只。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之前,艾灸穴位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行艾灸预处理8d。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ing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I值显著增高(P0.01)、胃黏膜细胞p-ERK1/2蛋白表达加强(P0.05,P0.01);与模型组、艾灸非穴组比较,艾灸穴位组大鼠UI值明显下降(P0.01)、胃黏膜细胞p-ERK1/2蛋白表达增强(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预处理可促进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胃黏膜p-ERK1/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功能性胃肠病是以消化道动力与内脏感觉异常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并有多种症状重叠、多变或相互转换以及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等特点.脑肠轴异常-肝郁脾虚是功能性胃肠病的根源,越来越多的学者坚信脑肠轴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脑肠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间温和灸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温和灸20min组、温和灸40min组和药物组,每组28例,温和灸组选择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温和灸20、40min,对各组治疗前后、随访的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温和灸20min、40min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浅表性胃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温和灸40min组上腹部胀满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灸20min组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药物组比较,温和灸20min组胃脘疼痛、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温和灸40min组上腹部胀满、纳呆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远期疗效上,灸法组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组;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灸法组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都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  相似文献   
108.
《备急灸法》又名《备急灸方》,是研究古代急救医学及灸疗学的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将许多运用艾灸治疗急性病症的方法汇集在一起,附上多幅图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编辑成册,对当今的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概括了《备急灸法》论灸法的学术思想,并从急症施灸宜趁早;艾灸方法详实用;艾灸用量宜十足;取穴部位少而精;取穴方法简便行;艾药并用疗效灵等6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备急灸法》的论灸特点.  相似文献   
109.
贫血是儿童少年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为了给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少年的健康水平,我们于1993年4—5月,对我市1313名7—18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