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王虹  丁焕文  涂强  刘宝  沈健坚 《重庆医学》2011,40(26):2652-2653,2655
目的 探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采用带关节的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获随访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测量掌倾角8°~17°,尺偏角16°~26°,骨折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35例;根据CBP治疗时所选择的抗凝技术不同,分为小剂量肝素抗凝组、无抗凝剂组、肝素体外抗凝组和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CBP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1)、肝胆管损伤较重(P<0.01),血小板计数(BPC)较低(P<0.05).不同抗凝方式组间比较,CBP治疗后次日晨,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的BPC较治疗前升高(P<0.01),D-二聚体(D-Di)小剂量肝素组较无抗凝剂组及肝素体外抗凝组降低(均P<0.01);小剂量肝素组单次CBP治疗时间最长,且CBP并发症发生最少.结论: DIC患者在有效抗凝技术和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耐受CBP治疗;在抗凝方式选择上,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3.
药品降价政策之弊: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宝 《中国药房》2007,18(32):2481-2483
目的:分析药品降价政策与廉价基本药物短缺的关系。方法:阐述我国药品降价基本情况及其对廉价基本药物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并进行廉价基本药物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结果:廉价基本药物短缺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足,连续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廉价基本药物短缺有扩大化趋势。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应为廉价基本药物的合理价格水平及其生产和供应提供制度保障,单纯的药品降价政策应纳入综合的体制性"医改"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1例出现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3组:死亡组37例,治愈组132例,未愈组22例.将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CLS时和出院前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治愈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阴离子间隙、甘油三酯、压力调整心率、氧合指数也较低(P<0.01或P<0.05),血糖、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明显增高(P<0.01);入院时出现肾损伤的患者较多(P<0.01).在治疗方面,治愈组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者较多(P<0.05).结论 发生CLS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严重低蛋白血症、内环境紊乱、营养状态较差、氧合指数低、肾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较重者,预后不良;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CL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研究单纯严重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组织低灌注的发生率,并探讨组织低灌注与单纯严重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4-01~2011-03入住安徽省市医院重症病房119例单纯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凝血指标、生存率、血乳酸等.根据乳酸水平计算入院时患者发生组织低灌注的比例,同时行Logistic回归明确组织低灌注是否为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乳酸预测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价值.结果 以乳酸水平>2mmol/L为组织低灌注诊断标准,78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高于该值,发生率为65.5%,其中44例发生凝血功能紊乱(56.4%);而41例入院时血乳酸<2 mmoL/L,只有14例发生凝血功能紊乱(34.1%).乳酸水平>2.85 mmoL/L预测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敏感性为67.2%,特异性为88.5%(AUC=0.806±0.042.95%C1 0.723~0.889,最大约登指数0.558,P<0.0001).58例患者入院时即有凝血功能紊乱,其中死亡组32例(64.0%),存活组26例(3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凝血功能紊乱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 单纯严重脑外伤患者发生组织低灌注的比例非常高,而且低灌注是这类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6.
177.
目的 构建某区基于信息化医防结合的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应用,并对其管理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文献评阅、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等方法,描述某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分析糖尿病管理模式转变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基于信息化医防结合的糖尿病防治模式,改变以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连续等状况,患者管理数量和管理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以信息化为基础,实践临床预防结合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了解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阴沟肠杆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5年内阴沟肠杆菌株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5年内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068株,菌株来源以呼吸道标本、分泌物、尿液标本为主;临床感染主要分布于急诊外科、外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敏结果显示,5年内,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6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8.0%).2009-2012年,除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外,阴沟肠杆菌对其余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明确逐渐增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伴有及不伴有腹腔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腹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18例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病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分别在5、10、15、20 cmH2O呼吸末正压水平通过PICCO测定患者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每博变异率(SVV),同时测定腹内压的变化.结果 (1)高腹内压组EVLWI水平基本随PEEP增加而减少,但15 cmH2O与20 cmH2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3,P=0.572).正常腹内压组患者EVLWI不随PEEP增加而变化.(2)两组患者SVV水平均随PEEP增加而增高,但腹内压正常组SVV在PEEP超过10 cmH2O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EP 5 vs.PEEP 10,t=0.326,P=0.752.PEEP 10 vs.PEEP 15,t=-20.032,P<0.01).(3)两组患者ITBVI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PEEP能显著增加两组患者的腹内压,对腹内压已经升高的患者影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PEEP能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腹内压,对既往已经存在腹内高压的患者,这种效果更加显著;不同PEEP水平能显著降低腹腔高压患者的EVLWI,但对腹内压正常患者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0.
高晓览  刘宝  潘爱军 《安徽医学》2015,36(6):666-668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未进行抗凝治疗30例(A组),随机抗凝治疗30例(B组),经超声指导下抗凝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天数、患者病死率等。结果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造成的临床出血风险最高,与A组和C组比较,临床发生消化道、气道或泌尿道出血例数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病例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抗凝治疗后,B组造成的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天数,以超声引导下抗凝组时间最短。结论超声引导下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ICU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减少患者出血风险,但对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