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只Sprague-Dawley (SD)大鼠分为4个组,对照组(Control组)、AMI组、RDN-1d+ AMI组和RDN-2w+ AMI组,按分组对SD大鼠进行RDN干预,饲养不同时间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补气化痰方)、中药对照1组(黄芪)、中药对照2组(瓜蒌薤白半夏汤)、西药对照组(氯沙坦钾)、模型组(仅进行心梗造模)、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予相应的措施干预28天。观察比较各组的大鼠生存率、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心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正常组外,各组心脏EF下降(P〈0.05)。复查心脏超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与术后48 h EF的差值比较,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EF下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较模型组、中药对照1组、中药对照2组、西药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方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EF值,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调控缺血心肌VEGF表达,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3.
例 1 患者女 ,70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2年 ,加剧 3d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 40年。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示 :V1~ 4 导联ST段压低 0 .0 5~ 0 .2 0mV。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前降支 (LAD)在对角支前后 2段狭窄 ,近段 90 %弥漫性狭窄 ,且病变血管严重扭曲、成角 ,远段 70 %狭窄 ,左回旋支管壁不规则 ,右冠状动脉 (RCA)正常。用 0 .0 14flopy导引钢丝 (贝郎公司 ,软导丝 )反复试着通过LAD病变 ,因血管严重扭曲、成角 ,导丝仅通过近段病变至室隔支 ,不能通过远段病变至LAD的远段。 5 0min后 ,患者出现胸闷、胸痛 ,血压下降 ,给予大剂量升压药物…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占 18.2 % )和非NF组 ( 81例 ) ,计算NF的发生率 ,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非NF组比较 ,NF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史和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NF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降低 ( 0 .38± 0 .11∶0 .6 3± 0 .10 ,P <0 .0 1) ;住院及随访期间 ,NF组非致死性心力衰竭 ( 2 1.4 %∶4 .8% ,P <0 .0 5 )和复合终点事件 ( 4 2 .9%∶18.5 % ,P <0 .0 5 )明显增加 ,总死亡率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和总的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过程中 ,NF的发生率为 18.2 % ;出现NF者的心功能降低 ,近、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5.
近日我们观察到一例室性并行心律伴 2∶1~ 3∶2传出阻滞及“手风琴”样改变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16岁 ,发热、流涕、咽痛、咳嗽五天 ,因四肢抽搐来我院就诊 ,心电图示Ⅲ° -AVB ,心室率 4 0~ 5 0bpm ,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立即安装临时起搏器 ,给予激素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行心律性室早及室速 (如图A、B)心电图分析 :图A两行为模拟Ⅱ导联连续记录 ,基本心律为窦性 ,HR87bpm ,出现的室性早搏 ,联律间期不等 ,相继为 0 4 4s、0 6 2s、0 38s、0 36s、0 4 4s,发生在窦性心律晚期者为融合波 ,其前有P波…  相似文献   
126.
127.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两日伴黄疸、呕吐入院。有明确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数十年。查体:颈静脉怒张,巩膜黄染,肝肿大压痛,边缘不清,双下肢水肿,B超示胆囊毛糙,肝瘀血肿大,未见结石。X线胸片示双上肺陈旧性结核,右心扩大,主动脉增宽,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阴影增深增宽,肺动脉上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可能。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目前认为雷帕霉素等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的血管再内皮化延迟是引起晚期支架内血栓的主要原因。将促内皮化药物雌二醇与雷帕霉素联合应用,制备复合洗脱支架,初步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及体内抑制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5/12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及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考察雌二醇在10-10 ̄10-5mol/L剂量区间对10-8/10-7mol/L雷帕霉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②采用气体喷涂法依次喷涂2mL雷帕霉素层涂层液和1mL雌二醇层涂层液制备得到雷帕霉素/雌二醇复合洗脱支架,并用10mL体积分数为0.2的甲醇在37℃100r/min水浴振荡器中对支架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③在猪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模型中,植入雷帕霉素/雌二醇复合洗脱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裸支架,术后28d考察支架血管段新生内膜面积、内膜平均厚度及支架内皮化程度。结果:①雌二醇在剂量为10-8mol/L时对雷帕霉素的抑制作用最强,使10-8/10-7mol/L雷帕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从50.33%,90.88%分别下降到18.45%,73.01%。②制备的雷帕霉素/雌二醇复合洗脱支架体外持续释放1个月,30d时雷帕霉素和雌激素的释放百分数分别为41%和97%。③植入小型猪冠状动脉28d后,雷帕霉素/雌二醇复合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内膜面积和平均厚度均较裸支架明显减少,而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复合洗脱支架再内皮化程度明显优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结论:雷帕霉素/雌二醇复合洗脱支架有改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内皮化延迟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29.
贫血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可加重机体缺氧程度,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等)发生率及缩短终点事件的进程。已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贫血可增加其支架置入失败风险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可增加溶栓失败发生率,贫血与ACS相互影响共同加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可将入院时血色素浓度做为ACS短期及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0.
特发性心房颤动作为心房颤动中的特殊类型,过去被认为是不存在危险因素而孤立发生的心房颤动,但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特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受遗传、饮酒、肥胖、运动等多个因素影响。现对特发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