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5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脑磁图( MEG)静息态脑网络定位与皮质脑电图( ECoG)的一致性。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者16例,术前均运用脑磁图静息态网络定位,同时运用传统的脑磁图Dipole法和SAM法皮质脑电图定位,与皮质脑电图的结果对照,分别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结果1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棘波放电, Dipole定位局限10例,散发6例,SAM值升高单病灶11例,多病灶5例。16例患者均显示静息态脑网络异常,敏感度100%(16/16)。 Dipole定位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2.5%(10/16),SAM与ECoG的定位符合率为68.7%(11/16),MEG脑网络功能异常与ECoG 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1.2%(13/16)。结论脑磁图静息态网络定位可以敏感地定位癫痫放电区,可以为癫痫手术规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丝切蛋白1(cofilin1,CFL1)介导放射抵抗性的潜在机制,探讨CFL1的上游调控元件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经放疗后细胞活力的关系。方法抑制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Ⅱ(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kinase,ROCKⅡ)后,测定正常U251细胞及放射抵抗性U251(RR-U251)细胞CFL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放射治疗后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实验,评估其放射敏感性。结果通过抑制ROCKⅡ,RR-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放射敏感性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ROCKⅡ为CFL1介导放射抵抗性的表型之一;其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放射治疗的效果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脑磁图在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 IL-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1 d起针刺涌泉和历兑穴(时间为30 min,1次/d,共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伤后1、2、3、5、7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8、sICAM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达高峰,3 d开始下降, 5 d进一步下降,7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下降,3 d继续下降, 5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③治疗组伤后2、3、5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 P <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为重度颅脑损伤后的脑保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5.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SCTA)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CT、MRI临床证实为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行3D图像重建,12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同期10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结果3D-SCTA能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3D-SCTA提供了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对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及皮质部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对5例开颅血肿清除的HICH患者取组织进行大体病理、免疫组化及细胞凋亡检查。结果HE染色下,HICH后早期就出现充血、出血(3h),脑水肿(2h),其中血肿毗邻部较皮质部更明显。在免疫组化染色下,HICH后微血管密度增加,尤其是发病5-6h微血管密度(MVD)增加显著,部分病例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TUNEL法检测发现,发病5-6h存在细胞凋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即出现局部和全脑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77.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是WHO新近分类的胶质类肿瘤,既往被认为就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然而PMA特有的临床发病年龄、部位、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使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增加。就PMA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征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8.
Dextroscope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手术规划系统,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术前采集10例颅内深部病变患者的CT、MRI、CTA、MRA、DSA影像资料输入Dextroscope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虚拟影像上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过程进行骨窗开颅、颅骨磨除及肿瘤切除,并与实际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空间关系和病变解剖细节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通过手术模拟,术者得以提前预演手术经过,为优化治疗方案创造了条件。结论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术前诊断、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预先评价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医疗教学和训练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病灶性新皮质癫(疒间)发作间期MEG 和MRI 一致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3 例病灶性新皮质癫(疒间)接受了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EG 检测,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等价电流偶极子(ECD)法和合成孔径法(SAMg2).7 例患者接受了颅内电极植入后长程视频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后随访一年以上并运用Engel 法评价预后.结果 MEG 与MRI 一致的病例手术有效率(Engel class I or II)及术后无发作率(Engel class IA)均优于不一致者.结论 病灶性新皮质癫(疒间),MEG 结果与MRI 结果一致时手术效果良好,对此类病例不需要再进行颅内电极植入行癫(疒间)灶定位,颅内电极植入仅适用于MEG 结果与MRI 结果不一致的病例或需要功能区定位者.  相似文献   
80.
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功能区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区的手术治疗,提高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本组15例大脑半球内病灶包括:脑胶质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脓肿,涉及运动区及语言区.手术前均行脑磁图功能定位,采取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手术切除.结果 术前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的8例中7例术后肌力依然正常,1例对侧肌力减弱;术前肌力减弱的4例中3例术后恢复正常,无变化1例;2例语言区的肿瘤术后功能正常.结论 脑磁图可以准确定位神经功能区域,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可以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对皮层表面的腩胶质瘤采用经硬脑膜病灶-脑界面栅栏分隔法,可有效地防止手术早期脑移位的误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