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25例恶性肿瘤患者单独或配合化疗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3.1岁。肺癌7例,乳腺癌5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3例,肝癌、胃癌各2例,肾癌、神经纤维肉瘤各1例,分别采用全身静脉、瘤内注射、体腔内注射、介入动脉灌注等途径给药。观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20例,总有效率为28.6%。表明rIL-2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与化疗配合能提高疗效,且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老人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7月至2000年9月在北京宣武区、怀柔区、大兴区3个地区通过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2 181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身高、体质量、血压的测量及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等检测,分析老人HUA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2 181名老人中共有213例患有HUA,患病率为9.8%。其中男性9.6%,女性9.9%,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间的患病率排列顺序依次为城区>郊区>山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HUA患病还与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患病与年龄、居住地区、体质量指数及血三酰甘油水平有关。结论:控制北京社区老人HUA患病的工作重点为控制体质量及血脂水平,并应加强对山区老人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膳食多样化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病人的影响,为指导老年人防治HHcy提供膳食干预依据。方法以"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2009年的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并检测总同型半胱氨酸(t Hcy)。根据食物对t Hcy代谢的不同影响,将日常膳食分为富含维生素(Vit)B12/叶酸/甜菜碱饮食、Vit饮食B6、抗氧化剂饮食三类,分别计算三类膳食的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将t Hcy15μmol/L定义为HHcy,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类膳食DDS分值与患HHcy的关系。结果 1458人中有902人血清t Hcy升高,HHcy的患病率为61.9%。HHcy的患病风险与富含Vit B12/叶酸/甜菜碱类膳食DDS分值呈剂量-反应关系,与≤1分组相比,2分组、3分组、4分组老年人HHcy患病风险分别降低了44%(OR=0.56,95%CI:0.37~0.86,P=0.008)、51%(OR=0.49,95%CI:0.33~0.74,P=0.001)和67%(OR=0.33,95%CI:0.22~0.50,P0.001),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依然保持这一趋势。同时发现增加富含Vit B6膳食的摄入,是HHcy的保护因素,控制各项混杂因素后,2分组、3分组老年人患病风险比0分组分别降低了37%和53%(OR=0.63,95%CI:0.44~0.89,P=0.009;OR=0.47,95%CI:0.30~0.73,P=0.001)。未发现多样化摄入富含抗氧化剂食物与患HHcy相关。结论老年人多样化摄入富含Vit B12/叶酸/甜菜碱膳食及Vit B6膳食均可明显降低HHcy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2例帕金森病(PD)患者,先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初步筛查,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各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无照料人、Hoehn-Yahr分期、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Webster评分等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无照料人、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期及UPDRSⅡ在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有无照料人与UP-DRSⅡ综合评分,尤其是床上翻身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较高,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要注意及时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4G空芯针穿刺组织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确定其诊断的准确率,随访观察穿刺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发现BIRADS 4b~4c乳腺肿物的患者170例,共173个乳腺肿物,均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肿物穿刺活检及病理学检查。所有肿物在穿刺结果回报后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穿刺结果为浸润性乳腺癌则依据患者病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或保乳根治手术。穿刺结果为良性则行肿物切除术。最终均以外科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穿刺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物141个(81.5%),其余32个肿物(18.5%)均报告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26个,其他良性病变6个。3例患者为双侧乳腺肿物,双侧浸润性乳腺癌1例;一侧为浸润性癌、对侧为纤维腺瘤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超声引导下14G空芯针穿刺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3%和100%,阴性预测值为96.8%,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0.7%。发生穿刺部位血肿2例,穿刺区皮下瘀斑45例,无感染病例。中位随访32月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14G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乳腺癌有效和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震颤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分段、整群、随机、等距的抽样原则,2000年在北京城区、近郊平原、远郊山区调查了2835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采用筛查和临床诊断两步法确诊患者。结果发现ET患者135例,55岁以上中老年人城市、近郊平原、山区的ET患病率(标化)分别为4.3%、2.9%、2.3%,北京市的患病率为3.3%。男性患病率(6.0%)高于女性(3.6%);随年龄增加,ET的患病率增加;ET与吸烟、饮酒、喝茶、职业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居住地、性别、年龄有相关性。结论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ET的患病率为3.3%(标化),ET患病率与年龄、地区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此实验旨在探讨ACAT1的基因甾醇氧-乙酰转移酶(sterol O-acyltransferase. SOAT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4925与散发性AD(SAD)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收集了SAD107例.以及性别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同一地区健康对照者11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SOAT1多态性位点rs1044925的基因型以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的基因型。结果 rs1044925位点在SAD组的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82.2%。16.8%,1.0%,在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4%.17.8%,0.8%.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χ^2=0.030,OR=0.863.95%CI=0.478~1.857)。SAD组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90.7%、9.3%,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3%、9.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1.000.χ^2=0.021,OR=0.885,95%CI=0.508~1.774)。当数据用ApoEε4分层后.rs1044925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结论 研究表明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ACAT1的基因SOAT1多态性位点rs1044925与SAD无相关性,SOAT1可能不是SAD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筛查的检查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现况,并探讨影响抑郁症状的因素,为早干预提供依据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 2013~2014年,采取分层4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4个区县3 292例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抑郁药物服用情况评估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其中0~10分者视为正常,11分以上和规律服用抗抑郁药物者为存在抑郁症状。实际完成抑郁量表评估者为3 004例。患病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标准人口数据进行加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加权后2 963例老年人中,男性占46.2%,平均年龄(73.3±6.1)岁。调查发现229人存在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7%。男性5.7%,女性为9.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未见城乡差异,抑郁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老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没有配偶、独居、伴有慢性疾病(尿失禁、跌倒、心脏病、卒中、视力障碍、失眠等)、无法完成体能检测的老年人抑郁风险增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有视力障碍、女性、失眠、有跌倒史、吸烟和既往脑卒中及无法完成体能检测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风险高,OR值分别为4.870(95%CI:2.755~8.610)、1.897 (95%CI:1.221~2.947)、1.875 (95%CI:1.338~2.627)、1.697 (95%CI:1.136~2.534)、1.645 (95%CI:1.083~2.497)、1.627(95%CI:1.108~2.389)、1.418(95%CI:1.122~1.793)。结论抑郁症状在社区老年人中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有视力障碍、易跌倒、失眠、有吸烟史或伴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解决患者躯体疾病外也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抑郁症状,采取心理疏导或药物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分别是7.2%、7.9%和8.0%,到2000年分别提高到12.2%、12.7%和13.7%。1992年调查显示城市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农村(8.0%vs4.8%),2000年城乡差异消失。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分别是30.8%和31.2%,残疾率随年龄而增加,80岁组残疾率高达57.3%。以北京市同期人口数推算脑卒中患病人数:1992年约97 000人,2000年约228 000人。推算脑卒中残疾人数:1992年约29 915人,2000年约71 261人。结论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市5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幅度增长,尽管在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处于稳定水平,但是由于脑卒中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使残疾人数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