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调查北京1个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患者3个月内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北京城区1个社区的卒中注册登记研究,对2007-2008年监测到的首发和复发性卒中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 95为残疾,BI< 50为重度残疾、BI 50 ~ 94为轻度残疾. 结果 ①共登记急性发病3个月时,完成BI评估的299例患者.总残疾率为40.1%(120/299),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55% (66/120)和45%(54/120).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60 ~ 69岁、70 ~ 79岁、≥80岁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分别为28.2%、27.4%、48.5%、62.1%(趋势检验x2=15.791,P<0.000 1).接受降压治疗的卒中患者3个月内残疾率低于未接受降压治疗者(34.9%比51.4%,P< 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5% CI:1.02~1.07).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95% CI:0.22 ~0.75). 结论 卒中后残疾为卒中常见并发症.在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残疾患者中,重度残疾占有很高的比例.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148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148例乳腺癌临床资料.0期5例,Ⅰ期85例,Ⅱ期55例,Ⅲ期3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浸润.经过54个月中位随访期(范围2~84个月),局部复发率为2.7%(4/148),其中乳腺3例,腋窝1例;远处转移率3.4%(5/148),手术至远处转移间期6~43个月,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脑膜和骨,其中3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108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的评估,优32.4%(35/108),良49.1%(53/108),差18.5%(20/108).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及部分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03.
近10年来,随着讲究科学依据的循证医学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以经验医学为特点的中医学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自己的领域,努力为中医学的诊疗特点寻找科学依据,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关注着高血压病中医证的本质研究.传统的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常见的证候之一.现代中医学者应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本质,试图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实验诊断指标及其他科学依据.本人收集了近10年来关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现代研究的文章,以反映这一研究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加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31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15例采用术前介入化疗加放疗,16例采用术前放疗。结果实验组CR7例(46.7%)、PR8例(53.3%),近期有效率100%。单放组CR4例(25%)、PR7例(43.8%)、SD5例(31.2%),近期有效率65.8%。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R)46.7%和单放组25%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无一例肿块增大。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加放疗,可迅速缩小肿瘤,对巨块型宫颈癌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乳腺钼靶立体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病变的患者应用X线定位核芯活检术或倒钩针标记活检术。结果87例患者中,85例成功,发现早期乳腺癌2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16例,乳腺小叶增生19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硬化性腺病9例。结论乳腺钼靶摄片立体定位是诊断乳腺隐匿性病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旨在观察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学改变。方法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40例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作免疫组化进行ER、PR、cerb-B2、p53、Ps2、nm23、CathD等项目检测,新辅助化疗采用TA化疗方案,3周为一个周期,完成2-6周期不等进行临床评价疗效。对术后标本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总有效率(RR)为90.0%(36/40),13例(32.5%)临床完全缓解(cCR),23例(57.5%)部分缓解(PR),4例(10.0%)无变化(NC),无进展病例。其中9例(22.5%)病理完全缓解(pCR)。行保乳手术10例(10140)。与术前病理检验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玻璃样变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改变;相应病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亦有上述改变,而且淋巴结无论有无转移均可见结构改变,淋巴细胞松散,正常滤泡结构消失,甚至于出现正常淋巴结不见的充血现象,有大量噬细胞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未见P53、cerb-B2、CathD蛋白阳性表达变化,ER、P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TA新辅助化疗对多数乳腺癌的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增加了保乳手术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及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178例70岁以上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情况,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生存率及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178例患者,83.7%的患者合并至少一种伴随疾病。T1、T2期患者分别占46.1%、36.5%,多为浸润性导管癌,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占81.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R状态、并发症情况、腋窝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是否接受化疗的独立因素;年龄是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放疗的唯一独立因素。中位随访51月,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8%和80.5%,3年的总生存率为94%。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影响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治疗不足,尤其是化疗不足会影响老年患者生存,但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浸润性乳腺癌以早期患者为主,预后较好,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年龄并发症情况。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非乳腺癌相关原因,手术治疗仍是提高患者生存的主要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8.
乳腺癌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疗的系统性疾病,不同分期的乳腺癌需要合理安排治疗计划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疗效。乳腺癌是对化疗比较敏感的肿瘤,对于原发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多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先给予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降期,获得外科手术的机会。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中心对30例绝经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09.
刘宏军 《光明中医》2011,26(4):720-721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健脾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服用归脾汤化裁,对照组60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异常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心健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CV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 A total of 1087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enrolled from 5 community-based medical centres and underwent baseline evaluation on risk factors of stroke during the period of Jar. 2003 to Dec. 2006. After baseline survey,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Dec 31, 2008 and new CVD events were recorded. MS was defined using CDS criteria.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HRus and 95% CI of CVD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S and other compon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MS was 40. 4% at baseline. During an average follow-up of 3.5 years, 178 patients developed new CVD events. After adjusted for age, gender, smoking,drinking, marriage status, education level, hospitalization, recurrence of stroke, stroke duration,depression, cognition impairment and ADL, MS remain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 CVD ev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non-MS, the risk of CVD events increased by 44% (HR:1.44, 95%CI:1.06-1.95 ). The risk of CVD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MS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1 or less than 1 components of MS, the risk of CVD events increased by 30% (HR:1. 30,95%CI:0.83-2.04) in those with 2 components and by 69% ( HR: 1.69,95% CI: 1.11-2.56) in those with 3or more components of MS. Hypertension and hyperglycemia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lso serv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VD event ( all P < 0. 001 ) . Conclusions MS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VD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here was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s of MS components and the risk of CVD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