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急诊经冠状动脉内骨髓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可行。方法2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骨髓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3h内经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安慰剂至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随访患者PCI术后1周及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提示移植组LVEF由术后1周53.8%±9.2%升至58.6%±9.9%(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8.2%±7.5%比56.3%±3.5%,P>0.05);随访移植组LVDd维持不变(52.5±2.8mm比52.1±3.2mm,P>0.05),而对照组LVDd由术后1周50.4±6.0mm增加至55.2±7.1mm(P<0.05)。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提示移植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由21±11降低至13±10(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血流灌注,并有效防止远期左心室扩大。  相似文献   
63.
刘学波  武晋晓 《人民军医》1998,41(10):608-609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皮肤黄褐斑110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组比较,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两组共180例,均为女性,年龄17~46岁,平均31.5岁。未婚28例,已婚152例。妊娠、哺乳或产后1年内及患传染病者不包括在内。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对照组70例,病程3个月~20年。1.2 方法1.2.1 西医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西医治疗) 维生素C片0.2g,维生素E胶丸100mg,每日3次口服,每晚睡前洗脸后用维生素E胶丸100mg挤出药油涂于患处,轻轻按摩2min。1.2.2 中西医治疗(治疗组除用西医治疗外,同时应用中医治疗) 内服自拟方剂…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初步观察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分类第1和第4大类),给予安立生坦2.5~5.0 mg/次、1次/d口服治疗,治疗12周研究结束.分别记录基线资料和治疗12周时的6 min步行距离(6MWD)、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WHO-FC分级),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肝功能等.对治疗前后6MWD、WHO-FC分级、NT-proBNP、肝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28例患者,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17)岁.基线6MWD为(372 ±86)m,WHO-FC分级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2例,肝功能均正常.治疗12周后,患者6MWD增至(443 ±96)m(P=0.000);WHO-FC分级明显改善为Ⅰ级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P=0.000);中位NT-proBNP值由基线时的732 ng/L降至329 ng/L(P =0.046).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安立生坦能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检查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诊断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探讨MSCTA在LMCA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中入选91例,男53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4.8±9.2)岁,均行64排MSCTA、CAG和IVUS检查.以1V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A与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可靠性.比较MSCTA与IVUS对LMCA病变定量评价的能力.结果 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CAG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25.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26.0%,Kappa值为0.122(P<0.05);MSCTA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值为95.7%,阴性预测值为76.2%,Kappa值为0.744(P<0.001).MSCTA与IVUS检查测量LMCA病变最小管腔面积(MLA)、外弹力膜面积(EEM-CSA)和斑块负荷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5、0.740和0.736(P<0.01).结论 以IVUS检查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LMCA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AG检查,MSCTA检查对LMCA病变的定量评价与IVUS检查的相关性良好,能作为LMCA病变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66.
目的经导管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模型,分析微血管栓塞后不同时间段冠状动脉阻抗参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的变化情况。方法12周龄的健康小型家猪15头,通过介入方法制作动物模型,通过多普勒导丝、压力导丝和冠状动脉腔内超声导管在心电同步的情况下采集不同时间段前降支中段的冠状动脉多普勒流速、压力信号和腔内超声图像及数据。其中8头采集到基础状态数据,7头采集到微栓塞后2 h数据,6头采集到6 h数据,6头采集到1周时数据.同时采血测定不同时间段血清ET-1浓度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2、6 h和1周时分别为1.77±0.30、1.69±0.07、1.24±0.10及1.58±0.22(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P<0.05);基础冠状动脉阻抗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2、6 h和1周时分别为(2.448±1.891)、(3.229±2.872)、(3.197±3.227)和(3.466±2.683)mm Hg·mL-1·s-1 (1 mm Hg=0.133 kPa);一次谐波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0.538±0.559)、(1.604±1.727)、(0.834±0.858)和(1.233±1.809)mm Hg·mL-1·s-1;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1.778±1.352)、(2.577±2.276)、(2.710±2.733)和(3.039±2.671) mmHg·mL-1·s-1;一次谐波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0.388±0.395)、(0.947±0.844)、(1.639±1.978)和(0.716±0.624)mm Hg·mL-1·s-1(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P<0.05)。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分别为1.463±0.235、1.265±0.105、1.160±0.068和1.276±0.266(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 P<0.05)。对冠状动脉阻抗数据进行校正后发现,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和一次谐波冠状动脉阻抗是反映微栓塞后微循环功能变化最敏感的指标。微栓塞前ET-1浓度为(123.0±15.3)ng/L,微栓塞后2 h为(138.5±8.2) ng/L,微栓塞后6 h为(140.9±14.8) ng/L,微栓塞后1周时为(119.0±15.6) ng/L,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冠状动脉阻抗随时间逐渐增加,其中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一次谐波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血清ET-1浓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疗效,分析疗效与消融血管的选择、无水乙醇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例HOCM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进行PTSMA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 gradients,LVOTG)。结果:15例手术成功,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压LVOTG分别为73.7±32.2mmHg和32.0±26.1mmHg(P〈0.01)。单支血管消融术和多支血管消融术疗效相当.但多支血管消融使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一步升高(P=0.02和P=0.03)。以无水乙醇用量为横坐标,LVOTG下降为纵坐标做图,当用量在1.5~2.5mL及4mL左右时,LVOTG下降达高峰。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TnT峰值(y)与无水乙醇用量(x)相关(r=0.526,P〈0.05)。结论:PTSMA治疗HOCM患者的疗效满意.确定靶血管是关键,建议消融单支靶血管的无水乙醇用量以1.5~2.5mL为宜。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靶病变钙化的特征,并比较不同临床类型之间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于东方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17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41例(ACS组),分析靶病变的钙化类型、分布和长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钙化患者48例(28.1%),而IVUS发现钙化患者为122例(71.3%)。按照造影来进行钙化程度的分组,使用IVUS测量的病变长度及斑块负荷,重度钙化组明显大于无或轻度钙化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病变长度:(27.7±12.0)mm比(17.4±8.7)mm,P〈0.01;斑块负荷:(70.8±8.1)%比(67.2±7.0)%,P〈0.05],而重度钙化组和中度钙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靶病变外弹力膜面积(EEM-CSA)及最小管腔面积(MLA)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IVUS测定的钙化长度和最大钙化弧度,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钙化组病变的钙化长度及最大钙化弧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SAP组和ACS组之间,在EEM-CSA、MLA、斑块负荷及钙化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P组浅表性钙化与弥漫性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S组,而ACS组深部或混合钙化、点状钙化明显高于SAP组(P均〈0.05)。两组最大钙化弧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S组病变最大钙化弧度小于90°者高于SAP组(47.5%比26.1%,P〈0.05);SAP组钙化弧度在90°以上者高于ACS组(73.9%比52.5%,P〈0.05),以上结果ACS的不稳定斑块钙化程度尤其在横断面分布程度低于SAP的靶病变。ACS组IVUS检出存在斑块破裂的18例患者中,17例(94.4%)为点状钙化或混合钙化;ACS组未观察到斑块破裂且存在钙化的81例患者中,点状钙化的发生率仅为45例(5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US对检出钙化的敏感性远高于冠状动脉造影。与SAP相比,ACS患者靶病变钙化弧度小、深部多见,存在斑块破裂的病变以点状钙化为主。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连续搜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医院148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完全闭塞病变并确认为CTO(闭塞时间>3个月)病变者63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Rentrop法评价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积分2、3级判断为侧支循环良好,侧支循环积分0、1级判断为侧支循环不良;对两组患者在临床影响因素、病变影像特征、介入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3.6±10.7)岁比(66.5±11.2)岁,t=3.638,P<0.05;合并既往明确心肌梗死史(32.8%比39.5%,χ2=2.043,P<0.05);中重度吸烟史44.1%比59.5%,χ2=15.277,P<0.01;高尿酸水平(355.79±92.69)mmol/L比(370.94±94.81)mmol/L,t=2.697,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5.51±1.38)mmol/L比(6.67±1.41)mmol/L,t=2.299,P<0.05;开口闭塞病变29.8%比20.7%,χ2=6.927,P<0.01及病变近端中重度迂曲者19.1%比26.2%,χ2=4.551,P<0.05,多出现侧支循环不良;经多元回归分析,既往有中重度吸烟史(OR:0.191,P<0.05,95%CI:0.052~0.699)、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0.377,P<0.05,95%CI:0.092~0.989)为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闭塞血管及位置、心绞痛病程、既往心梗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中重度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具有独立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绞痛病程、心肌梗死等因素对其无明确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0.
周华  王娟  何晓燕  庄少伟  来晏  姚义安  刘学波  汪程 《重庆医学》2013,42(17):1943-1945,1948
目的是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没有显著冠脉狭窄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缺血相关病变斑块的特点。方法 45例经血管造影无显著冠脉狭窄[狭窄(31±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行冠脉内IVUS检查。患者分为斑块破裂组(16例)和无斑块破裂组(29例)。定性分析确定斑块的类型,定量分析斑块加中膜面积、斑块容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结果所有破裂的均为软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破裂组斑块破裂与更大的斑块负荷[(48.6±8.7)%vs(38.5±11.8)%,(P<0.000 5)]、更显著的斑块+中膜面积[(7.2±2.6)mm2 vs(5.1±2.4)mm2,(P<0.001)]、更大的斑块容积[(154.6±101.4)mm3 vs(96.2±82.1)mm3,(P<0.03)]、斑块容积与斑块长度比更高[(8.0±4.1)mm3/mm vs(5.9±3.7)mm3/mm,(P<0.003)]相关,同时,正性重构要多于负性重构(P<0.005)。无斑块破裂组中不同类型的动脉血管重构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变斑块破裂常发生在斑块负荷较重及有动脉正性重构的大容量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