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VMAT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行术前NCRT+手术±术后化疗的162例LARC患者,男113例、女49例,年龄23~84岁(中位数56岁)。临床分期为Ⅱa、Ⅱb、Ⅱc期分别为22、11、5例,Ⅲa、Ⅲb、Ⅲc期分别为1、58、65例。放疗均使用了单弧VMAT,PTV1 50 Gy分25次,PTV2 46 Gy分25次。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10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或130 mg/m2),均接受诱导及同期化疗(中位数3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仅2例因3级腹泻中断放疗。放化疗期间全组累计3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与16.0%。患者距放疗结束后34~86 d (中位数53.5 d)手术,术后pCR率30.2%,R0切除率100%,低位直肠癌保肛率45.9%。术后不良反应累计发生率16.7%,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T、N期及临床分期降期率分别为85.2%、87.1%及88.9%。结论 VMAT用于LARC术前放化疗安全可行,但对长期生存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2.
谢春芳  刘孟忠  习勉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1245-1248
目的:通过比较肝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影像学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 ,GTV )与病理学GTV 的体积,明确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准确勾画肝癌GTV 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例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图像和术后病理标本。将患者的CT图像传送至Philips ADAC Pinnacle3 8.0 计划系统,由放疗科医师分别勾画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GTV ,并计算其体积。术后病理标本按固定层厚切片,并扫描进计算机,使用Adobe Photoshop CS3 Extended 软件计算各切面病理学GTV 的面积,根据积分法计算病理学GTV 的体积。结果:病理学GTV 、平扫GTV 、动脉期GTV 及门脉期GTV 的平均体积分别为27.67± 24.84cm3、29.43± 26.83cm3、28.13± 26.34cm3、28.57± 26.81cm3,四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包膜肿瘤组和无包膜肿瘤组GTV 体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5± 0.02、0.15± 0.08,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 结论:肝癌的影像学GTV 与病理学GTV 基本相符,影像学GTV 能够代替病理学GTV 。勾画肝癌靶区时应综合利用各时相CT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没有包膜的肿瘤,为了有效地覆盖病理学GTV ,应选取最大的影像学GTV 设计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术前3DCRT或VMAT+化疗后肠壁各层残余癌细胞(RCC)分布,明确不同放疗技术对其分布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行术前3DCRT (46 Gy分23次)或VMAT (50 Gy分25次)+同期化疗及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34例,其中3DCRT 172例、VMAT 162例。两组临床Ⅱ、Ⅲ期构成相似。对所有手术标本肠壁各层RCC行病理评价。组间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术后两组各ypT、ypN、ypTNM分期均相近(P均>0.05)。226例ypT2-4期患者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所含RCC比例分别为34.1%、43.8%、73.5%、69.0%。ypT2-4、pN (+)、cN (+)、cT4期3DCRT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RCC比例均高于VMAT组[47.9%∶18.1%、54.5%∶17.2%、39.8%%∶15.3%、41.3%∶14.3%(P=0.000,0.001,0.000,0.000)及50.4%∶36.2%、56.8%∶27.6%、43.0%∶26.6%、45.3%∶27.5%(P=0.032,0.014,0.006,0.017)];pN0、cT3期3DCRT组黏膜层RCC比例高于VMAT组(28.1%∶12.9%、29.5%∶13.2%,P=0.002、0.015);两组间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RCC比例在ypT2-4、pN0或pN (+)、cT3或cT4、cN0或cN (+)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44.
余湛  罗伟  周琦超  张钦华  康德华  刘孟忠 《癌症》2009,28(11):1132-1137
背景与目的: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明显缩小。本研究探讨按化疗后肿瘤改变GTV勾画方式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TPF诱导化疗加同期调强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调强放疗原发灶GTV分为诱导化疗后可见的肿瘤和诱导化疗后肿瘤消退区域两部分。选取10例患者,比较按诱导化疗前后肿瘤勾画GTV所做计划的剂量分布.同时观察全组患者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诱导化疗后和前原发灶GTV平均体积分别为25.5cm^3和51.1cm^3(P=0.001);颈淋巴结GTV9.1cm^3和31.4cm^3(P=0.035);原发灶+颈淋巴结GTV33.2cm^3和82.6cm^3(P=0.004),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61%,64.6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分别为422.9cm^3和457.9cm^3(p=0.003):68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274.2cm^3和334.5cm^3(P=0.041)。诱导化疗后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38%。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病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达100%。该模式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与单纯调强同期放化疗相似。经中位期9个月的随访.全组患者局部区域控制率为100%。仅1例患者在15个月出现多处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未见加重,并且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
刘晓清  罗伟  林仕荣  刘孟忠 《癌症》2009,28(10):1103-1107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中佩戴个体化口腔支架可以保护口腔黏膜和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放疗中个体化口腔支架在口腔中的位置重复性.明确其在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制作个体化口腔支架,并在口腔支架内埋入3个直径为2mm的铅点,患者戴口腔支架作面罩固定和CT扫描,放疗前及放疗中每周在常规模拟机下拍摄正侧位X线片,根据X线片计算和比较铅点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的位移。在放疗40Gy时,戴原面罩并按照原来的位置标记点复查CT扫描.计算并比较两套CT图像问3个铅点和3个选择的骨性结构几何中心的位移有无差异。结果:得到240张X线片,铅点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69±0.54)mm、(0.49±0.62)mm、(0.56±0.57)mm,三维矢量位移为(1.20+0.77)mm(0-4.98mm)。三维方法显示3个铅点几何中心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的位移分别为(0.75+0.68)mm、(1.25±1.12)mm、(1.06±0.77)mm,三维矢量位移为(2.15±0.90)mm(1~4.24mm)。用ANOVA方法比较3个铅点和3个骨性结构几何中心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及三维矢量位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中口腔支架在口腔中的位置重复性较好,可以和骨性结构之间形成一种固定的关系.其在鼻咽癌放疗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背景与目的:"92分期系统临床应用15年来,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于现代诊断和治疗模式下大宗病例的鼻咽癌进行分期因素的探讨,为"92分期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924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鼻咽和颈部MRI检查。采用归纳法分析"92分期中T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N分期因素的筛选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临床分期的原则,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对分期进行评价。结果:"92-T分期因素中,颈椎前软组织、软腭、翼腭窝及眼眶受侵时,均100%合并其它同一期别或更高期别的T因素受侵,91.3%(282/309)颈动脉鞘区肿物占据合并其它T3因素受侵,85.3%(64/75)单组颅神经受侵合并其他T4因素受侵。T3颈动脉鞘区肿物占据组(HR=1.635,95%CI:0.987~2.764)与T2组(HR=1.524,95%CI:0.910~2.368)的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T3单一颅底骨质受侵组(HR=3.567,95%CI:1.398~11.278)、广泛颅底骨质受侵组(HR=3.891,95%CI:1.449~10.449)及T4单纯蝶窦受侵组(HR=3.613,95%CI:1.437~11.854)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T3单组颅神经受侵组(HR=5.849,95%CI:2.069~14.500)和T4除蝶窦外受侵组(HR=6.618,95%CI:2.499~17.525)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水平、侧数是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由此,依据分期标准简洁的要求,删除软腭、颈椎前软组织、翼腭窝及眼眶等因素。依据风险一致性原则,将咽旁间隙包括茎突前间隙及颈动脉鞘区侵犯定义为T2,颅底骨质包括翼突区侵犯定义为T3,蝶窦受侵定义为T3,颅神经侵犯定义为T4。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N分期考虑淋巴结侧数及水平。结论:本研究推荐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T、N及总临床分期标准符合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分布均衡性及预测价值等临床分期原则,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7.
1924年Berger和Luc首先报道了嗅神经母细胞瘤[1].这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0.4/百万[2],占鼻腔恶性肿瘤5%~13.2%[3-4].目前普遍认为其起源于嗅上皮的原始基底细胞,属神经内分泌来源肿瘤.笔者对本院收治的5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特别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毒性轻微.1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局部控制高,骨髓抑制在G-CSF的支持下查以耐受.  相似文献   
49.
100例精神病死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0例精神病人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死因可分为自杀、躯体疾病、意外三大类。56%在10年内死亡。精神病患者在家庭中38%于被支配地位,28%得不到适当照顾,3l%得不到社会支持,死亡前76%精神状态不正常。  相似文献   
50.
基于4DCT的腹部器官呼吸运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勉  刘孟忠  李巧巧  蔡玲  张黎  胡永红 《癌症》2009,28(9):989-993
背景与目的:个体化准确测量器官的呼吸移动度是确定腹部肿瘤体内边界(internal margin,IM)的前提。本研究应用4D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y)测量腹部器官在三维方向的呼吸移动度,并进一步分析膈肌与各器官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3例肝癌患者行4DCT扫描,其中5例患者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在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中分别勾画不同的器官,包括肝脏、双肾、胰腺、脾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4DCT中测量膈肌及腹部各器官在三维方向的呼吸移动度,并分析膈肌移动度与各器官移动度是否相关。结果:膈肌在头尾方向的移动度为(10.3±4.0)mm,个体差异明显。肝、左右肾脏、胰腺、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头尾方向的移动度分别为(10.1±3.9)mm、(9.3±2.9)mm、(9.6±4.1)mm、(7.6±3.0)mm、(10.6±3.3)mm、(5.7±1.8)mm。肝脏、右肾的移动度与膈肌移动度无明显差异,且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左肾、胰腺、脾的移动度与膈肌动度无明显相关;双侧肾脏的移动度相仿,但一侧肾脏的运动度并不能预测对侧肾脏的运动度。结论:应用4DCT可准确测量腹部器官在三维各方向的呼吸运动度。膈肌移动度可以代表肝脏和右肾头尾方向的运动度。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移动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