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37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694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04篇
  15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 SD大鼠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诱导形成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模型,黄芪甲苷分别于大鼠 CLP术前1 h灌胃给药。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模型组、CLP+黄芪甲苷(50 mg/kg)治疗组。记录一般情况并检测CLP术后24 h各组大鼠的存活率,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IL‐6水平及其 HE染色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均无死亡。术后12 h ,模型组、黄芪甲苷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80%和100%,术后24 h ,模型组大鼠无存活,而黄芪甲苷组大鼠存活率为4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P<0.05),显示黄芪甲苷能提高实验性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术后24 h ,大鼠血清AST、ALT值脓毒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05),黄芪甲苷治疗组则明显改善( P <0.05);脓毒症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肝组织 TNF‐α、IL‐6值显著升高( P <0.05),黄芪甲苷治疗组则明显改善( P<0.05);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肝脏结构轻微改变,脓毒症模型组肝组织点灶状坏死、混合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黄芪甲苷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黄芪甲苷对CLP诱导的SD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病号服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1例,按手术单双日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穿着带有导管固定装置的改良病号服固定导管。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胶布粘贴方法固定导管。比较两组患者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液体通.时长、平均导管移位时长、导管再固定平均时长、导管发生牵拉平均时长以及平均贴膜完好时长等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25,6.13,4.57,9.85;P<0.05)。固定方法接受程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活动方便程度和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38,-10.62;P <0.01)。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感染率为4.8%,脱管率为0.0%,均低于对照组(1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3,5.62;P<0.05)。结论带有导管固定器的改良病号服在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导管固定牢固,导管感染率和脱管率低,患者穿着舒适,活动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患儿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的现状。方法设计建立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登记表,整理分析2011-2012年NICU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及重置率。结果调查留置胃管患儿269例,27例出现非计划脱管现象,非计划脱管率为10.03%,其中19例进行重新置管,重置率为70.37%。患儿自行拔管者13例(48.15%),胶布固定松脱者11例(40.74%),管道堵塞者3例(11.11%)。结论 NICU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胃管留置管理,以减少非计划脱管,降低胃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建立衡水地区健康人群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该地区各县市的16 403例健康个体的临床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3项检测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本地区健康人群肾功能3项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如下,尿素氮:男性2.75~7.05mmol/L,女性2.24~6.58mmol/L;肌酐:男性49.69~87.96μmol/L,女性35.82~72.22μmol/L;尿酸:男性209.51~500.06μmol/L,女性146.25~389.69μmol/L。结论该实验确立的参考区间基本反映了衡水市区健康人群肾功能3项检测指标的水平,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眼底视网膜血管状态评估。分别按照动态脉压、IMT分组。结果24hAPP≥60 mmHg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增高、IMT明显高于对照、眼底改变较重(P<0.01);IMT增厚组动态PP增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PP增大与IMT增厚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微血管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应用"重返类"指标评价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重置的影响因素,规范胃管管理,降低胃管非计划重置率。[方法]设计制订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置登记表,回顾性分析2011年NICU留置胃管患儿的记录资料,系统评估胃管重置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对2012年留置胃管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管非计划重置率。[结果]2011年胃管非计划重置14例,非计划重置率为10.77%,2012年胃管非计划重置5例,非计划重置率为3.60%,两年度胃管非计划重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重返类"指标评价胃管非计划重置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胃管非计划重置率,提高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归纳了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教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即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指标和效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哮喘儿童自我管理的干预方法、评价指标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8.
背景:目前对于异常 ST 段的形态特征的评价体系,尚无精确数学化模型分类及识别标准,这阻碍了对某些心血管疾病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程序算法的进展。目的:找到一种符合医学诊断逻辑思维的心电信号 ST 段分析方法,为心电图 ST 段变化的实时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针对采集的心电数据模糊性和随机性较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维云模型的心电信号 ST 段的检测方法,其对二维正态云发生器隶属度进行判断,并进行心电信号 ST 段的形态判定。结果与结论:利用 Matlab 对本算法进行仿真,并通过标准心电数据库(欧共体 CSE 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算法准确性验证,统计结果表明该算法 ST 段的识别率较高,对于大数据量的心电信号处理快捷有效,为 ST 段的准确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建立荧光活性染料CFSE以适宜终浓度标记体外培养的嗅鞘细胞的染色方法。方法:CFSE以2、5、10μM 3种不同终浓度标记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台盼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和观察CFSE染色的阳性细胞率、细胞活力、生长形态特点和增殖情况。结果:3种终浓度CFSE标记嗅鞘细胞的阳性标记率均>99%;2μM CFSE标记的细胞活力最高(P<0.05),细胞生长增殖较快,但随时间推移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CFSE可用于标记嗅鞘细胞,本研究条件下,2μM的终浓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