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研究注射用双氢青蒿素(抗疟有效成分)单次静脉滴注后在中国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 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静脉滴注双氢青蒿素40、80和160 mg,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氢青蒿素浓度,用WinNonLin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事件.结果 3组受试者分别单次静滴双氢青蒿素40、80、160 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561.5±127.4)、(1080±210)、(2533±503)ng·mL-1,t1/2分别为(1.69±0.52)、(1.88±0.66)、(1.92±0.53)h,AUC0-t分别为(575.6±98.7)、(1370±289)、(2893±649)ng·mL-1·h;Cmax和AUC0-t与剂量的线性关系良好,随给药剂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单次静滴双氢青蒿素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体内过程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剂量在40~160 mg较安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制备N-己酰化壳聚糖纳米粒(CCS-NPs)和甘草酸表面修饰N-己酰化壳聚糖纳米粒(CCS-NPs-GL),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应用离子凝胶法制备CCS-NPs,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CCS-NPs-GL;考察各纳米粒在冷冻干燥前、后和不同pH缓冲盐中粒径、电位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对CCS-NPs-GL的粒径、药物包封率和甘草酸结合率的影响。结果:CCS-NPs和CCS-NPs-GL在冷冻干燥后粒径稍有增大,缓冲盐溶液中迅速分散,电位下降不明显;在生理pH条件下,两者易于分散且粒径无明显变化;不同温度下,CCS-NPs-GL的粒径、药物包封率和甘草酸结合率无明显变化。结论:CCS-NPs-GL作为潜在的肝靶向主动传输载体,其粒子的稳定性可满足后续静脉给药的体内靶向研究和药效学评价。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U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芒果苷的含量,计算芒果苷在空肠和回肠段及加入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的吸收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eff)。结果:芒果苷(5μg/ml)在回肠和空肠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回肠段,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0.1mmol/L)和环孢霉素A(0.1mmol/L)或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0.04mmol/L)后,芒果苷吸收的Peff值和Ka值均明显增加;在空肠段,维拉帕米可明显升高芒果苷吸收的Ka值,而其他各组的Peff值和Ka值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gp和MRP2抑制剂对芒果苷的肠吸收,特别是回肠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芒果苷为P-gp和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siRNA靶向干扰circ_0055625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rc_0055625、miR-1225-3p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胃癌组织中circ_0055625与miR-1225-3p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AGS,脂质体转染法将si-NC、si-circ_0055625、miR-NC、miR-1225-3p mimics、si-circ_0055625与anti-miR-NC(共转染)、si-circ_0055625与anti-miR-1225-3p(共转染)分别转染至AGS细胞;MTT、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55625与miR-1225-3p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Snail、Vimentin、YAP-1蛋白表达量。结果:胃癌组织中circ_0055625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1225-3p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circ_0055625与miR-1225-3p呈负相关(r=-0.8816,P<0.001);转染si-circ_0055625或转染miR-1225-3p mimics后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划痕愈合率和Snail、Vimentin、YAP-1蛋白水平降低(P<0.05);circ_0055625能够靶向结合miR-1225-3p,并可负向调控miR-1225-3p的表达;共转染si-circ_0055625与anti-miR-1225-3p能够逆转si-circ_0055625对AGS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转移的抑制作用。结论:siRNA靶向干扰circ_0055625表达可通过上调miR-1225-3p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作用类型和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测定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并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黄柏碱的酶抑制作用类型。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酿酒酵母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柏碱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 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6.36 mg/L,且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酶动力学结果显示,黄柏碱浓度增大,反应速率降低,Vmax、Km变小。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位点5的结合能最低且其最好的对接构象结合能为-31.4 kJ/mol。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中的LYS15、SER295、HIS258等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与残基ALA289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以及与残基GLU10形成π-阴离子相互作用。结论 黄柏碱是α-葡萄糖苷酶的可逆性反竞争性抑制剂,氢键、疏水作用和π-阴离子相互作用是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47.
板蓝根F022部位抗内毒素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板蓝根F022部位抗内毒素分子机理。方法内毒素定量检测法测定F022样品液对内毒素的破坏作用;研究样品液对内毒素致鼠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对蛋白激酶MAPKp38活性的影响、对内毒素刺激鼠组织moesin mRNA分子表达及对内毒素诱导鼠体内TNF-,αIL-6和NO的抑制作用。结果1?22对内毒素破坏率达到86.5%,F022能显著抑制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水平;抑制内毒素刺激蛋白激酶MAPKp38活性;降低内毒素刺激鼠肝、肾、脾组织moesin mRNA和体内TNF-,αIL-6和NO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论F022部位不仅直接破坏内毒素结构,且阻断内毒素引起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机体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抑制膜结构伸展刺突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板蓝根中活性部位F022抗内毒素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板蓝根F022部位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筛选抗内毒素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半体内和体内实验,静脉给予内毒素后0.5,1,2,3,4 h,分别测量家兔体温.结果在半体内和体内实验中,F022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结论F022可作为板蓝根解热活性主体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蝙蝠葛碱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后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灌胃及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给药,采用RP-HPLC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静注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线性消除过程。灌胃给药后大鼠血药浓度低,峰浓度小于1mg·L-1,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6.6%。蝙蝠葛碱经两种给药途径后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且在同一时间内各组织含量明显高于血药浓度。静注后以肺组织含量最高,而灌胃给药后以胃、肠、肝组织含量最高。48h尿粪累积排泄31.22%。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各段药物残余量研究结果提示胃肠循环的存在。结论蝙蝠葛碱口服用药生物利用度较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呈双峰现象,该药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可由尿液及粪便排泄,也可从胆汁分泌,初步实验结果提示胃肠循环可能是药时曲线双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行美沙拉嗪+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龙岩市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U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单药干预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联用益生菌组在单药干预组基础上增加肠道益生菌。比较两组黏液脓血便、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益生菌组黏液脓血便(4.01±0.24)d、腹痛(3.05±1.51)d、大便性状(6.45±1.25)d、腹泻(3.21±1.21)d消失时间短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8、7.129、5.571、3.742,P<0.05)。治疗后,联用益生菌组CRP(4.11±0.45)mg/L、PCT(1.01±0.11)μg/L水平低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5、35.216,P<0.05)。联用益生菌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