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滴人参皂苷-Rd(防治脑缺血中药)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及耐受性.方法 选12名健康志愿者,按双拉丁方设计分组,每位受试者于3个周期内交叉静脉滴注人参皂苷-Rd注射液10、40、75 mg 3个剂量;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人参皂苷-Rd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剂量(10、40、75 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84±0.47)、(10.48±1.74)、(19.34±2.62)mg·L-1,t1/2分别为(19.29±3.44)、(18.41±2.92)、(17.67±2.01)h,AUC0-t分别为(27.26±8.12)、(112.62±24.08)、(208.36±51.36)mg·L-1·h-1,Cmax、AUC0-t与剂量的线性关系良好,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基本成比例增加.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该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体内过程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剂量在10~75 mg内较安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染料木素(雌激素类药物)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GGS)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染料木素50 mg,血浆加入内标物地塞米松后,经液-液萃取,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8(2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乙酸铵-乙腈(70∶20∶10),以ESI源正离子MRM模式测定染料木素的血药浓度,GGS先酶解为原形后间接测定,用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为0.3~500.0μg.L-1(γ=0.9983),回收率在92.9%~104.9%,绝对回收率在74.2%~89.2%,日内、日间变异(RSD)均<15%。染料木素和GGS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5.0±1.3),(6.0±2.4)h,Cmax分别为(10.1±6.3),(218.7±68.6)μg.L-1,AUC0-t分别为(31.2±10.3),(3344.0±1635.0)μg.h.L-1,AUC0-∞分别为(33.9±11.4),(3703.0±2031.0)μg.h.L-1。结论测定方法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33.
灯盏花素在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SPE HPLC)法,测定小鼠静脉注射灯盏花素5 0mg·kg-1和灌胃15 0mg·kg-1后血浆灯盏乙素浓度,3p97程序处理数据。结果:小鼠静注灯盏花素后灯盏乙素的血浓 时间变化符合三房室模型,AUC、C0 和T1 2 β分别为12 .97±3.5 5mg·L-1·h、132 .2 3±39.90mg·L-1和4 .0 4±1.2 9h。灌胃后药物吸收很快,但血浓低。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AUC为1.97±0 .5 3mg·L-1·h ,T1 2Ke 为3.4 1±1.2 3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 .0 5 %。结论:灯盏花素经静注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灌胃给药吸收快,但吸收差,绝对生物利用度低,且药时曲线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34.
依诺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依诺沙星浓度的HPLC-UV法并研究依诺沙星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按两制剂双周期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种国产依诺沙星胶囊(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2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口服依诺沙星胶囊参比制剂及受试制剂400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 98±0. 65)和(2. 90±0. 63)mg·L-1;tmax分别为(1. 23±0. 47)和(1. 43±0. 47)h;AUC(0→24)分别为(18. 20±4. 60)和(19. 71±4. 31)mg·h·L-1;t1 /2Ke分别为(6. 08±1. 23)和(5. 88±0. 89)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0→24为( 112. 0±26. 7 )%,F0-inf为(112. 2±28. 1)%。结论 2种依诺沙星胶囊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5.
灯盏乙素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奕明  林爱华  陈汇  曾繁典 《药学学报》2003,38(10):775-778
目的建立测定灯盏乙素血浆浓度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并研究家兔iv灯盏花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Nucleosil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波长335 nm,外标法定量。给家兔分别iv灯盏花素10,20和40 mg·kg-1,SPE-HPLC法检测血浆药物浓度。结果线性范围0.02~10.0 mg·L-1,最低检测浓度0.02 mg·L-1,方法回收率96.15%~99.31%,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0%。家兔iv灯盏花素时,灯盏乙素血浆浓度变化符合三房室模型。灯盏乙素低、中剂量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而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灯盏乙素血浆浓度的测定。灯盏花素经兔iv后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房室模型,剂量为10~20 mg·kg-1时,药物的体内变化为线性动力学过程,而40 mg·kg-1时未表现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6.
板蓝根高极性部位增强F022抗内毒素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蓝根高极性部位(Ftp)与板蓝根F022部位协同抗内毒素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内毒素刺激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内毒素致BCG增敏小鼠死亡实验。结果Ftp联合F022处理巨噬细胞,能显著抑制TNF-α和IL-6水平,效果优于单用F022组;Ftp联用F022显著延长BCG增敏小鼠受内毒素攻击后的存活时间。结论Ftp本身抗内毒素活性较弱,但与F022部位合用,可进一步增强F022部位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37.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甙-Rd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远辉  冯怡  曾星  杨柳  刘奕明  黄羽  孙静  周丹  梁伟雄 《中药材》2006,29(9):928-931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甙-Rd浓度。方法:血浆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人参皂甙-Rd(m/z 964.6→767.5;964.6→325.3),内标物:龙胆苦甙(m/z374.1→195.1;357.1→195.1)。结果:人参皂甙-Rd的最低定量限为3.00 ng/m l;线性范围为3.00~5000.00 ng/m l;方法回收率在81.01%~83.39%范围,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5%。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人参皂甙-Rd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8.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双氢青蒿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健康人血浆中双氢青蒿素浓度的方法。方法:以青蒿素为内标,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检测双氢青蒿素。结果:该方法双氢青蒿素线性范围为1.01~2020 ng.ml-1;定量下限为1.001±0.072 ng.ml-1;方法回收率在93.0%~98.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特异、简便,适用于健康人血浆双氢青蒿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9.
纳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的决定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并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改善药物吸收。改变药物体内过程、增强药效、基因治疗等方面,阐述了纳米技术应用于药学领域的现状。21世纪纳米技术必将极大促进药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C法测定 5 单硝酸异山梨酯血浆药物浓度 ,研究 5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药 (T)与对照药 (R) 4 0mg ,测得Cmax分别为 (348 3± 146 8)ng/mL和 (347 9± 2 0 2 4)ng/mL ;Tmax 分别为 (4 7± 1 8)h和(4 6± 1 7)h ;AUC( 0 -n) 分别为 (3 933 2± 142 5 0 )ng h/mL和 (3 6 93 0± 12 39 5 )ng h/mL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6 6± 16 9) %。 18名志愿者随机交叉多剂量口服T与R ,测得达稳态的Cmax分别为 (2 30 9± 72 4)ng/mL和 (190 9± 6 6 9)ng/mL ;Cmin分别为 (4 2 6± 2 3 5 )ng/mL和 (4 7 4±2 2 1)ng/mL ;AUCSS分别为 (2 939 4± 92 2 1)ng h /mL和 (2 6 6 7 4± 832 9)ng·h /mL ;DF分别为1 6± 0 4和 1 3± 0 3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11 0 2± 2 1 0 5 ) %。经生物等效性分析 ,两制剂在单剂量与多剂量条件下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