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25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 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肺癌164例,其中有明确病理学证实123例,临床综合诊断41例.CT检查未发现任何胸部疾病的正常对照者46例.采用Aquilion 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 结果肺癌组至少1支BA在VR中能清晰显示的有152例,显示率92.7%,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69.6%,平均2.03支/例.肺癌组25.8%的支气管动脉走行至段以下或病灶内,明显多于对照组(1.7%),且肺癌同侧走行至段以下的BA(40%)明显多于对侧(8.8%).所有研究对象BA走行至叶支气管最多,占31%.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亦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 结论 CTA并三维重建技术活体无创性、立体化清晰显示原发性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特征,能定量分析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扩张和支气管动脉总供血量增加等病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62.
63.
孤立肺结节诊断中CT容积显示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CT容积显示技术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共收集横断面最大直径≤30mm的周围型肺癌32例和非肺癌结节30例,采用四层螺旋CT扫描仪,准直1.0mm,层厚1.3mm,重建间隔0.6mm;FOV 180~220mm,对每个病例均完成容积显示(VR)处理,确保有横轴面VR图像、结节-肺门方向的横截位和正交纵向VR图像.结果:肺癌与非肺癌大多表现为圆形结节(22/32;25/30),22例肺癌圆形结节征的病例中7例横断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良性的25例中未见这种变化;16例典型的分叶在横轴面VR上表现为多结节样;肺癌分叶、毛刺、血管集中、胸膜凹陷征表现率高于非肺癌(P<0.05);肺癌血管集中表现率并无异于肺部炎性病灶(P>0.05).结论:VR更好地显示了孤立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4.
肺癌的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信号强度及驰豫时间测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测量了95例肺癌之癌实体、转移淋巴结及肿瘤继发改变的驰豫时间及信号强度,并将各值用脂肪及肌肉相关值标准化,以评价各变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1WI及T2WI第一回波上的信号强度在脂肪或肌肉标准化前后对各种病变均无鉴别意义:T2WI后三个回波信号强度及组织驰豫时间在标准化前后均有一定鉴别作用,能够区分的组织主要是胸水、肿瘤坏死及纤维化。对于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实体之间,癌实体与转移淋巴结之间,癌实体与其继发改变之间几乎每个变量都无法鉴别。但通过信号变化曲线尤其是长回波图像上的信号特点,可以使各病变的差别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论:信号强度及驰豫时间的测量虽然可以区分肺癌及部分继发病变,但测量耗时费力且不能提供比肉眼观察更多的诊断信息,临床工作中不宜常规采用,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5.
支气管树解剖与仿真内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走行方向对仿真气管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正常自愿者人群均分为6组,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并分别对第S1、S4、S6、S8、S10段支气管作CT仿真支气管镜(VB)观察,测定VB下最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与轴面接近垂直走行的段支气管S1、S10在仿真内镜下走行最远,测量管径最细小;接近水平走行的段支气管S4、S6在仿真内镜下测量管径最大;斜行支气管S8在上述两者之间。结论: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直接影响仿真支气管镜的观察效果,垂直于扫描平面的支气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进一步了解纵隔静脉异常的CT表现和意义。方法 收集胸部增强CT上出现纵隔静脉异常者34例,均作回顾性重建,成像参数(准直/有效层厚/重建间隔)为2.5mm/3.2mm/1.6mm或5mm/6.5mm/2mm,并作容积成像和曲面重建处理。结果 34例静脉异常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左侧上腔静脉16例、左头臂静脉与奇-半奇静脉系统异常连接14例、左下肺静脉曲张2例、奇静脉瘤l例以及异常引流肺静脉l例。容积成像很好地显示异常,曲面重建有效地补偿前者没有曲面的不足。结论 常规胸部CT增强结合回顾性重建容积成像可以有效显示各种静脉异常,正确认识这些异常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联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的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参数:常规剂量组(RD)为80 kV、100 mAs、FBP,低剂量组(LD)为80 kV、50 mAs、iDose4和层级3),超低剂量组(ULD)为80kV、25mAs、iDose4和层级5.测量各组兔脑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3组灌注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图像噪声、脑实质信噪比(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共有54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其中RD组16只,LD组20只,ULD组18只.三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RD组3.47 mSv,LD组1.53 mSv,ULD组0.75 mSv;与RD组比较,LD组和UL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下降55.9%和78.3%.各项灌注参数值(CBF、CBV、MTT和TTP)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和脑实质SNR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ULD组低于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D组与RD组,ULD组与L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71,P<0.01).结论:通过联合不同层级的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和超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可获得准确的灌注参数值以及可接受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与高分辨率CT(HRCT)容积量化参数及其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62例,完成HRCT检查,并记录其身高及体质量。根据HRCT中是否存在肺气肿和支气管壁增厚对COPD患者进行分型,将HRCT原始数据传至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TM后处理工作站,自动计算出总肺体积(TLV),设定吸气末闯值低于-950 HU为肺气肿区,得出总肺气肿体积(TEV),计算肺气肿指数(EI=TEV/TLV)。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HRCT容积量化参数与BMI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COPD患者的HRCT表型分别为:A型42例,E型9例,M型11例。COPD患者的HRCT容积量化参数TEV和EI与BMI均呈负相关(r=-0.389,P=0.002;r=-0.424,P=0.001)。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平均BMI为(23.4±3.4)kg/m2,高于E型[(20.6±3.1)kg/m2,P<0.05];而M型患者BMI为(21.3±2.7)kg/m2,与A型和E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TEV和EI与BMI呈负相关,HRCT表型为A型的患者BMI较高。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